提高精煤产率稳定产品质量的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1

提高精煤产率稳定产品质量的技术分析

李艳宝

李艳宝(大同煤矿集团大地选煤公司)

摘要:依据白洞选煤厂原煤性质确定了各粒级产品的最大产率;从脱介喷水管理、入洗量控制、精煤快灰检查、产品水分控制4个方面分析了稳定产品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选煤厂产率质量技术分析

0引言

大同煤矿集团精煤分公司白洞选煤厂是一座入选能力为120万t的现代化矿井型选煤厂,2004年7月投产。主要对大同煤矿集团白洞煤业公司石炭二叠系原煤进行洗选加工。采用原煤选前破碎、脱泥分级、重介旋流器加螺旋分选机联合洗选。50-1.5mm粒级原煤采用重介旋流器分选,1.5-0.1mm粒级原煤采用螺旋分选机分选,-0.1mm粒级原煤,采用板框压滤机回收并混入精煤。产品为50-0mm洗混煤。

1问题的提出

白洞煤业公司上大采高综采后,原煤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灰分、内水增高。为了最大限度地在稳定产品质量前提下提高精煤产率,必须对原煤性质作一个准确的测定和分析,以供调节工艺参数时参考;同时加强现场工艺环节管理,以稳定产品质量。

2依据原煤性质确定各粒级最大产率

以下是根据2008年7月白洞选煤厂原煤综合煤样取得的一些数据。

从原煤浮沉资料、筛分组成、各粒级可选性曲线和产品结构表可以看出:

2.11.5-0.1mm粒级原煤的产率为7.6%左右,用螺旋分选机分选后回收率很高,螺旋精煤灰分为21.66%时,占本级产率为79.65%,占原煤产率为6.10%。但是,在此基础上灰分提高6.58%时,产率仅提高0.83%。所以说,若继续提高1.5-0.1mm粒级回收率,螺旋精煤灰分将大幅度提高。

2.2在1.70kg/l分选密度下,总精煤产率为64.29%,灰分为20.86%,矸石的实际产率和灰分为35.71%和65.13%。若将50-1.5mm粒级原煤的分选密度提高到1.80kg/l,则总精煤产率为67.91%,灰分为22.32%,矸石的实际产率和灰分为32.09%和67.04%。精煤灰分提高1.46%的情况下,精煤产率可提高3.62%。若将50-1.5mm粒级原煤的分选密度提高到1.90kg/l,则总精煤产率为73.61%,灰分为24.37%,矸石的实际产率和灰分为26.39%和70.98%。精煤灰分提高3.51%的情况下,精煤产率可提高9.32%。可以看出,采用1.90kg/l的分选密度可以得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3从洗选环节方面稳定产品质量

重介质选煤以其先进的工艺性能受到选煤行业的推崇。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几个关键环节的管理,精煤的质量、回收率及介质消耗就达不到动态平衡。重介质选煤工艺不但会失去其先进意义,而且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将是非常大的。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4个环节。

3.1脱介喷水管理脱介喷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精煤的质量、回收率和介耗。如果脱介喷水不好,就会使筛上物脱介不充分而带介严重,介耗就会偏高,从而造成介质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精煤脱介喷水不好,精煤带介导致其灰分偏高。而在快灰检查后,为了保证精煤质量,就会降低分选密度,使精煤灰分达到要求,但此时回收率下降。因此,在重介选煤生产过程中,必须管好脱介喷水。特别是不分级重介选煤,筛上的喷水不求量大但必须有力。

3.2入洗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原煤入洗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正负不超过10%。如果偏小,会造成大马拉小车现象;如果偏大,精煤、矸石脱介筛上物料层加厚,脱介效果差,和脱介喷水不好的道理相同,精煤质量、回收率及介耗就会受到损失。因此,稳定的原煤入洗量也是保证经济运行、达到精煤质量与回收率的统一、降低介质消耗的手段之一。

3.3精煤快灰检查在选煤生产过程中,作为检测煤炭质量的“在线灰分仪”,由于受到煤层厚薄和硫分高低等因素影响,显示的灰分数据有时误差很大,可作为参考。快灰检查结果的报出速度虽然比在线灰分仪慢一些,但可靠程度还是相当高的。

3.4产品水分控制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水分,保证质量,在现场管理上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在保证煤泥全部回收前提下,适当延长压滤时间,尽可能降低滤饼水分;②每日在检修时要彻底冲洗压滤机滤布,提高滤布透水、透气性,以利脱水和卸除滤饼;③及时更换破损的滤布,防止煤泥堵塞滤室造成脱水不畅和破坏滤板;④发现煤泥弧形筛筛网脱水效果下降,立即更换并打磨旧筛网备用;⑤每日在检修时间冲洗末煤、煤泥离心机筛篮,增强筛篮脱水能力,并在冲洗后扫净流到皮带上的冲洗水;⑥冲洗皮带走廊时,避免将冲洗水溅上皮带。

“提高精煤产率,稳定产品质量”是选煤厂管理者的重要课题。本厂只做了一些针对性尝试,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