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对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袁栋才

陇西县高塄初级中学甘肃定西748113

【摘要】目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普遍存在教学低效,学生活动不积极等现象。本文试图从关注每个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和情感体验,关注教学文本的整体性,关注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方面分析解决这些疑难,以期达到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积累运用知识、发展学生思维、陶冶情操、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对策探寻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至关重要,忽略了这一点,教学将会是盲目的,教学就迷失了方向,教学也会失去意义。在不歧视学生的前提下,笔者将一个课堂内的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等次。课堂不是仅由少数“优生”构成的,而更多的是“中等学生”和“差生”,一个只有“优生”参与的课堂是不会有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和教学效果的。试想,一个思维单一的课堂怎么会有智慧的碰撞?一个没有智慧碰撞的课堂怎么会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每节课都是如此,随着教学内容难度的增加和其它课程的交叉影响,不断会有一些当初的“演员”沦为新的“观众”。这便是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和情感体验

要有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须尽可能多的了解课堂内每一个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程度和情感体验。

关注每一个学生,并不是说在一节课中,教师必须要点到每个学生,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思维。教师在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认知程度和情感体验后,就可以很容易地将正在思维的学生转变为正在活动参与的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类似文本标题和作者的问题是很多的。比如问学生:你喜欢作品中的谁?不喜欢难?要是遇上这种情况你怎么办?你最喜欢作品中的哪些句子?等等。这些问题是可以让课堂内每个学生学生都去思维的问题,但却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回答的,通常没有“差生”或“中等学生”参与回答的机会,这种机会或是被“优生”垄断了,或是被教师包办了。

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课堂内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关注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和情感体验,提出适于每个学生参与回答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才会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低沉,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关注文本的整体性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考试、学生基础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中过于注重课堂结构和考试题型,使得字词的积累运用、语法知识的教学与文本出视了明显的割裂,学生对一篇文章初始的整体的认知和情感在不知不觉中被忽视,影响了学生对语文课程本应该有的兴趣。

1、传统课堂教学。笔者所说的传统课堂教学,是那种过份注重课堂教学的结构、教学环节而忽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和情感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步骤大体为:(1)导入;(2)生字生词教学;(3)作者简介;(4)段落划分、分析、归纳;(5)概括中心思想;(6)归纳写作特点;(7)讲讲课后习题。新授课最重要的莫过于学生对文本的初始认知和情感态度了,而这种预设的教学模式忽略了教师和学生作为读者的身份,把自己降格为教和学的工具,长期以这种模式教学,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对文本没有自己的认知和情感,面对陌生文本束手无策,容易以偏盖全,严重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2、应试课堂教学。应试教育是通过考试,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于是也就有了以考试命题方向作为教学方向的应试课堂教学。甚至有部分教师把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弃之不教,理由是考试根本不会考这些内容。新课改则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在这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观的矛盾中,迫于学生学习成绩(分数)、教师考评等方面的压力,大多数教师选择了应试课堂教学。显然,应试课堂教学中,文本的整体性是难以维系的。

3、基础知识课堂教学。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智力开发、学习生活习惯、行为能力等方面较之城市学生明显营养不良,从而给农村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认知和情感,一方面又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补充强化教学,很容易顾此失彼,进而影响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这里笔者对文本的整体性强调有加是因为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习惯于把一篇文章称之为“课文”,而学生正是在对课文字词线索段落的预习中,丧失了自己对一篇美文应有的认知和情感,当“美文”在教师的要求和学生的预习中变成了“课文”,文本的整体性也就无形中被分割了,对于课文琐碎知识的厌倦迁移到了整体的文本,这使得学生在没有接触文本之前就已失去了对文本应有的应趣。笔者把传统课堂教学、应试课堂教学、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的弊端视为分割文本整体性的因素,主要是想通过教师和学生思想认识的转变,还原作为课文的“文本”的本来面貌,也还原教师和学生的读者身份,以此改良学生对作为课文的文本的厌倦心理,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

三、关注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大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自主发展、终身学习、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教育科研观念淡薄,这是导致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因此,关注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上提出的诸多的课堂教学疑难。

新课程、新教材需要广大农村语文教师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师要在充满机遇和挑战中经历痛苦的蜕变过程。这种蜕变不仅需要农村语文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教育系统和有关部门加强对语文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有关理论的宣传力度,更需要从政策、制度方面支持和保障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