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张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张艳

张艳

贵州普安县第二中学张艳

提起写作文,一直以来,是中学生最头疼的一项作业,学生们常常觉得无话可说,尤其是写景抒情类散文,他们阅读起来,常常是一头雾水,迫不得已只有拿着作文选东拼西凑。而教育在不断进步,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也要不断地改革,以适应现代教育。在作文教学中,中学生怕写作文,原因有二:一是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感到没什么可写;二是偶尔发现有东西可写却不知怎样写好。学生“感到没什么可写”或者是“不知怎样写”,不是他们没有观察生活,而是不会用笔表达。下面是我对写作教学中的一点点体会: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来源于生活。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活,没有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或看人,而是生编硬套,假话、空话充仆文章,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所以,我引导学生在参与生活中学作文,在审视自己的生活中写作文,在品味自己的生活感悟中写作文,这样教学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重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组织观看展览,参加学校和班级举办演讲会、辩论会,参加学校体育竞赛、歌咏比赛等。我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图书室,让学生自由地大量读写。在班里办手抄小报,语文课向课外延伸。多彩的校园生活,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并且把这些见闻记录下来,这样,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作技法也得到了锻炼,这些有益的活动拓宽了学生写作的渠道,激发了写作热情,使学生的写作才华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作文一律从学生经历的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事件中选题,这样,学生由“怕写”到“爱写”,由“瞎编乱造”到“真情流露”。

二、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对作文进行审题,我作分析,详细讲评“状元”文章,让学生较系统地熟知作文考试的类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在写的方面,不仅包括写一些应用文体的能力(如通知、假条、凭据条等)、写作能力(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的写作能力)还包括写字能力(书写能力)。要想作文好,首先,要进行纯语言材料的积累。主要是学习掌握大量的汉语词汇,词汇越丰富,写作时词语选择的空间就越大。因此积累好词、好句是对作文语言惊醒锤炼、润色的前提。平日学生的作文语言枯燥,缺乏表现力,关键原因就是词汇的贫乏。所以,应鼓励学生把在阅读时遇见的好的词、句、段摘录下来,以增加语言方面的材料。其次,尽可能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如有神”助。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写作中。

三、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培养文风

借鉴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借鉴的特点左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我们应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游记散文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练习写作。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四、突破常规思维,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

通过辩论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还能促使他们去积极查阅资料,灵活组织语言,培养阅读兴趣。开设文学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光靠语文课本是绝对不够的,因为世界的多姿多彩,文学的百家争鸣,一本课本是不可能包容的。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知识积累。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五、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评改作文时,我改变了过去教师一手包揽的陈旧方式。利用语文连堂课,第一节写作文,第二节学生互相当场当面批改,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4─6人,各小组成员交换批改作文,当面指出对方写得好的地方或不好的地方,提出自己修改的建议,分析作文时可从多个角度来谈,例如选材、立意、语言、结构等。有拿不准的问题,可全组同学共同讨论,老师也要参与进去,各小组成员除自己的作文外,其他成员的作文都要看,然后推出本组最优秀的作文再分析讨论这篇作文的优缺点,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分析本组推出的优秀作文。老师在各小组代表分析时,要及时参与进去,帮助分析提高,“灯越点越亮,理越辩越明”,经过几番分析辨论,同学们对写这篇作文应注意的问题和写作要领己十分明白了,再回头看自己的作文就知优劣,还用老师费尽心思批改吗!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总之,中学生作文教学的方向,是既充分尊重教学规律,重视独特性,科学性,同步性,又强调作文教学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思维、语言、评价三个方面的巨大潜能,沿着这一条路子,走全方位的开放型的作文教学之路,才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真正成功之路,才会使作文教学的路子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