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水工程统筹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市政给水工程统筹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郝继芳高兴伟

北安市自来水公司黑龙江北安164000

摘要:在开展市政工程的时候要对工程进行规划设计,而给水工程的设计就是总设计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几个方面,例如:计算城市的总用水量、选择优质水源、设计给水管道的有关设施等等。在对给水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将以上的几个内容作为设计的重点。本篇文章主要是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简要的说明设计中的重点。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水;规划;设计重点

市政给水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取水工程;一个是净水工程;还有一个就是输配水,这几个工程之间需要用水泵以及管道连在一起,最终成为一个整体的供水系统。给水工程应该是市政工程中最基本的部分,给水工程建设中与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关。在对给水规划,主要是为了保证城市中的供水能够安全,而且人们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中的用水要求。下面我们详细的探讨下给水工程的规划。

1、用水量计算

城市用水量是个总体的概念,是城市用水的总和,包括市民日常生活用水,也包括工业生产用水等,还有城市中其他设施中的用水。城市在规划用水量的时候,要综合很多的信息最终做出合理的规划,其中包括城市所在的位置、当地水资源的清况以及城市中工业生产的情况等等。在对城市用水量规划的同时还要预测用水量,主要的方法有单位GDP指标、城市建设指标等等。

(1)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在预测城市人口数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计划,对用水量进行预测。有的地区发展好,用水量大,而有的地区相对落后因此用水量少,在确定用水指标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城市内所有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也是预测城市用水量的主要方法。

(2)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在预测城市的用水量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城市用地的规模,这种方法适用性较强,可以对城区的建设作出做合理的计划,而且能够将城市从整体变为各个部分,对不同的分区详细的规划。

(3)单位GDP用水量指标法

这种预测方法是以城市的经济发展目标为前提,主要作用校对预测量。

(4)年递增率法

这种方法是从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基点,规划了城市中的各个产业,而且使用这种方法,还要找出将几年前的用水量,通过分析用水量的增长情况,确定今年的用水量,这种方式也是用来校核用水量的。

2、水源的选择

2.1各类水源对比

给水水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下水源;另外一类是地表水源。而地下水又分潜水、泉水以及自流水等。而地表水又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江河;第二种是湖泊;第三种是水库;第四种是海水。

通常情况下,地下水比较干净,没有杂质而且水的温度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地下水要经过底层,而且由底层过滤,此外地下水也不会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可是地下水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例如埋藏还有水的补给等条件。而且流经的岩石也会影响地下水,因此地下水的径流量不大,但是水源却有硬度的变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特点不同,回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地面因素,因此地表水会有一些浑浊,易污染,但是水的硬度也很低,而且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少。地表水的径流量要对于地下水,还有表现出季节性。

2.2水源的确定及用量

在规划给水工程的时候,要对水源研究,而且是坚持一个原则,如果是优质的水源,那么就要优化使用,但是如果水源是劣质的,那么就要减少使用。在研究水源的时候,要知道水文等有关条件,然后在现场勘查水质。通常来说,如果地下水的储量足够丰富,那么人们生活中饮用就可以选择优质的水源,以此来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在城市中的新开发区,尤其当地还没有健全供水系统,因此可以将地下水变为城市的过渡水源。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就要计算当地地下水的储量,地下室的储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天然储量;另外一种就是调节储量,而天然的地下水储量又分动静两种,可是通常都不会使用静储量地下水,只有在满足补给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这部分。一般开采水源的数量都会低于调节储量。

2.3对水质水量要求

给水处理的步骤有四步,首先要提取混凝的水源,其次沉淀水源,再次对水源过滤,最后对消毒已经过滤的水源。一般在经过以上几个步骤之后,就可以用于作为生活用水使用,但是如果有的企业对用水的要求高,那么可以在以上步骤的基础上再次处理直到满足自己的需求。

3、给水系统设施、构筑物规划

3.1类型

水厂、给水加压泵站、水塔等作为城市给水工程的配套设施,对供水的水质水量水压方面的保证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变频泵的推广,而且水塔体积过大施工难度大,且不易扩建,过小则调节作用有限,目前水塔已经在给水工程规划中较少使用,但是在供水区域高差较大时,在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后使用。

3.2选址

水厂的选址影响整个供水工程系统的合理性,并对工程投资、建设周期和运行维护等方面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水厂的选址应考虑给水系统布局合理,不受洪水威胁,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有便于远期发展控制用地的条件,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少拆迁,不占或少占农田,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4、管线布置

4.1管线布置方式

管网应布置在整个给水区域内,在技术上要使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正常工作或在局部管网发生故障时,应保证不中断供水;定线时应选用短截的线路,并便于施工与管理。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分为树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树状管网优点:管材省、投资少、构造简单。缺点:供水可靠性差,同时易形成“死水”,导致水质恶化。环状网的优缺点与树状网相反,特别是能减轻管内水锤的威胁。为了发挥两种形式各自的优点,可采用树状与环状相结合的管网。也可在建设初期先用树状管网,再按发展规划形成环状管网。

4.2考虑分期建设

在规划区用地施工建设时,主要道路应先敷设配水管道,必要的时候再考虑敷设给水干管。这样,既可减少工程资金的前期投入,又为以后中水回用系统的上马留有余地,反之,给水干管已经施工,再考虑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开发建设初期,可先敷设一条供水干管,后期随着建设量的增大,用水量的提高,可再敷设一条供水干管,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5、结语

给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保证,但目前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成果内容和深度存在一些差异。在进行给水工程规划设计中,应着重对于水源的合理选择和确定、用水量的科学计算、给水构筑物和管网的统筹安排和布置,才能保证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及经济性,体现其作为后阶段设计工作指导性文件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黄燕清.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07期

[2]周井兴.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3]郭娟.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1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