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超声诊断粘膜下子宫肌瘤

/ 1

阴道超声诊断粘膜下子宫肌瘤

崔新莉1杨嵘2

崔新莉1杨嵘2

(1新疆洛浦县人民医院超声科848200;2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超声科830001)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115-02

子宫粘膜下肌瘤是妇科阴道不规则流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超声诊断已被公认为是最简单有效的临床首选诊断方法。本文对我院近两年来经阴道超声检查的36例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对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5月至2012年6月间在我院诊断,宫腔镜或手术证实的36例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年龄29-56岁,平均39岁,其中月经量增多18例,阴道不规则流血11例,无症状6例。宫内带有节育器15例。

1.2仪器与方法使用飞利浦非凡彩色超声诊断仪,经阴道探头频率6.5MHz。检查时,排空膀胱,取截石位,将探头涂上耦合剂,罩以避孕套缓缓放入阴道内,观察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轮廓的完整性,病灶部位、形态、大小、数目、内部回声、边缘及基底情况,在清晰二维图像的基础上,应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彩色血流情况。

2结果

2.1诊断本组36例,超声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30例,符合率83.3%;误诊6例,误诊率16.7%,其中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4例,子宫内膜癌2例。

2.2声像图表现30例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宫腔内或宫颈管内可见实性低回声团块,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有包膜回声,内部回声较均匀,局部内膜回声中断,多数团块基底部较宽,少数团块可见蒂回声,蒂较长者可见瘤体延伸到宫颈或阴道内。4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团块较小(小于10mm),且呈高回声,子宫内膜基底层连续较完整。2例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可见内膜回声杂乱,团块无明显边界,与肌壁分界不清。

CDFI显示30例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团块周边均可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4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团块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2例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团块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3讨论

子宫粘膜下肌瘤是子宫肌瘤向宫腔突出,表面覆以内膜,约占子宫肌瘤的10%—15%[1],临床以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为主要症状,严重者易引起中重度贫血。因此应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应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粘膜下肌瘤符合率较高,本组36例子宫粘膜下肌瘤,超声诊断符合30例,诊断符合率达83.3%。但由于子宫粘膜下肌瘤易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宫内占位性病变混淆,所以,超声检查时要注意鉴别诊断。

通过对36例子宫粘膜下肌瘤声像图特征分析,认为超声诊断子宫粘膜下肌瘤首先应与子宫内膜息肉进行鉴别,两者的鉴别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瘤体包膜回声:肌瘤可见假包膜,边界清晰;息肉无包膜回声。②瘤体内部回声:肌瘤以低回声多见,较大的肌瘤内可见呈螺旋样改变;息肉则以中高回声多见。③瘤体基底层回声:肌瘤可致内膜基底层中断;息肉则内膜基底层完整。④CDFI显示:肌瘤周边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而息肉则是无血流或基底部见少许短棒状血流信号。其次,子宫粘膜下肌瘤应与子宫内膜癌进行鉴别,后者往往内膜呈弥漫性不均匀或局灶性增厚,边缘不整齐,与肌壁分界不清;部分患者表现为宫腔内不规则增强或减弱回声区及不规则液性区。CDFI显示癌变内膜及肌层受侵润处有丰富血流信号,并可测及异常低阻力型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低于0.4[2]。

综上所述,子宫粘膜下肌瘤声像图特征明显者容易诊断,但对于声像图特征不明显、肌瘤较小(小于10mm)、且受宫内节育器回声影响的病例诊断有时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超声医师在检查时应认真、仔细,按一定顺序(如宫腔前后壁、侧壁、宫角及宫颈部)进行检查,仔细观察子宫内膜线是否有中断、扭转,有无异常回声侵入宫腔;还要熟练掌握子宫粘膜下肌瘤声像图特征,以及其与其他宫腔内病变的鉴别,必要时予以复查;对带有宫内节育器患者,应多方位转动探头,减少节育器回声影响,尽量显示子宫内膜,减少误漏诊现象,再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295.

[2]陈卉,施荷玉,刘艳萍等.经阴道超声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上海医学影像,2007,16(3):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