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挥服务职能有效途径,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探索发挥服务职能有效途径,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创新

孙岩a,刘嘉南b

哈尔滨工程大学a.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b.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以高校开展“党建创优工程”为契机,以开展党建主题活动为重点,围绕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党员、党组织先进性修养与锻炼,发挥党的先进性,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创新。

关键词:服务职能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创新

中图分类法:D267文献标识码:A

在高校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根据高校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发挥服务职能有效途径,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创新,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将先进性教育和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基层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为党员更好的发挥先进性,发挥服务职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探索党建工作载体及其内涵的必要性

党建工作载体存在的基础在于能够实现各级党组织之间以及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有目的的有机互动,其灵魂则在于自觉设计并不断创新。

自然科学中的载体和社会生活中的载体都说明了载体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能够使得抽象事物的内涵具体化,从而更易于被传递和接受。党建工作载体是能够承载和传导党建各要素,能够被各级党组织所运用,且各级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可借此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党建工作目标的一种活动方式,操作过程和工具性手段。从功能上讲,可以延伸党建工作触角,丰富党建工作内容,活化党建工作方式,将原则性、思想性的东西具体化、生动化,有利于党建工作更加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取得实效。

我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学校重要的教学、实验服务部门,如何高效履行服务职能,与党建工作载体是否能够承载和传导党建各要素,上级党组织与中心党员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实现学校党建工作目标要求密切相关。做为学校的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正确认识、精心选择并合理运用适宜载体,把党建工作各项内容、目标和任务,融合于有形的载体之中,把党建工作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党建工作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目标与原则

就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党建工作而言,载体创新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要为巩固党在中心的执政基础提供可靠保证;要为顺利开展中心组织建设工作提供不竭动力;要为中心党员先进性建设提供有效素材;要为扩大党在中心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供有效途径。同时,要重新整合中心现有党建资源,形成服务于广大师生的骨干力量和表率作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以开展主题活动为重点,切实围绕中心抓党建

围绕完成实验教学中心任务开展活动。为了抓好基础实验教学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这一中心工作,在中心教师党员中开展“四个好”(带好一个学生团队、上好一门课程、办好一项创新活动、建好一项教研项目)活动,要求每名党员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做师德师风方面的排头兵;又要业务过硬,做实验教学的行家里手,通过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中心党支部党员教师在学校中心工作中的群体优势和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和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围绕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开展活动。为了帮助广大党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配合学校“党建创优工程”的良好实施。组织中心党支部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集中教育活动,围绕“与党同心、与教职工贴心、对学生关心、对群众热心、让学生成才”的主题,狠抓宣传动员,强抓集中学习,重抓分析评议,实抓整改提高,努力打造“实验中心教职工满意工程”。

四、以理念渗透,传承先进为手段,创新党建工作活动模式

在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活动模式的实践中,我们将载体与党建工作这一形势和内容的辩证关系统一起来,采取了以微型党课为载体,开展党性教育,以新党章为内容,以实验中心实际工作和学校“党建创优工程”为出发点,以党员在实验教学中的先进事迹为范例,有利提高渗透力度。

我校实施09版教学计划修订工作,必然和原来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评估等产生冲撞和摩擦。只有做好思想工作,切实转变观念,大胆实践,才能带动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这项工作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党员身上。在实验中心干部、党员、普通教师三支队伍中,共产党员是其中的骨干力量。支部把三支队伍的建设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战斗保垒作用,在实验中心不同岗位上,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营造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党政团结、中心和谐、人心凝聚的良好发展环境,使中心进入建设发展良好运行时期;

2.进行了职能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营造文明、有序、高效、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达到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通过构建党员活动室、文化平台,使中心党员在强身健体的同时置身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3.以实验中心实际工作和学校“党建创优工程”为出发点,以微型党课为载体,开展党性教育,进一步增强中心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员增强组织归属感、身份自豪感、角色责任感,使群众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和热爱,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4.建立了服务组织、服务制度、服务机制和服务队伍。中心把服务党员群众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积极组建服务组织和服务队伍。几集组建网络QQ群,加强党员之间的思想沟通,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建立“党员之家”,使每个党员在这里都得到关怀、帮助和鼓励,感觉到党组织像“家”一样的温暖。

五、党建工作载体创新党员作用更加突出

1.实验中心党支部全体党员均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及省级科技竞赛、校级大学生科技立项等的指导工作,一年来中心党支部全体党员共指导学生创新团队120余个,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省一等奖22项;省二等奖24项,培养了大量的学生创新精英。

2.中心党支部党员参与学院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实践类特色课程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由党员教授主持的“电子综合设计实验3”课程荣获2009年度学校唯一的实践教学优秀奖,中心党支部近半数党员均参与该课程的建设及实验教学工作;中心面向全校开设的实践类特色课程紧扣学生科技创新主题,课程不断升温,选课现场多次呈现火爆场面,09年度全校工科专业大一学生近80%报名选修了中心实践类系列课程,学生的受益面大幅度增加。

3.中心党支部党员先后策划组织了第二届校《无线电测向》竞赛,参与学生220人;哈尔滨工程大学集体业余电台开台仪式;暑期赴中国东极——东方第一哨野外通信实训;校第四届程控小车竞赛;校第二届冰帆竞赛;2009校园特色航拍等活动,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

4.中心党支部党员均参与到各类教研项目中,包括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研课题,成果突出。

参考文献:

[1]王守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J].党建研究,2007(7):22-23.

[2]孙春兰.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N].人民日报,2007.0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