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班级学风建设的实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对加强班级学风建设的实证研究

张祎颖

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对增强普通高校在校生集体荣誉感,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抽取40名在校生进行实证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加强班级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风建设;实证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

本项目期望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采用何种方式方法与手段,能够加强班级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身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本研究抽取本校装控143班的全部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试验前,在挂科率方面,2014至2015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挂科率分别为33%和25%;在获得学院奖学金方面,2014至2015第一学年有8%的研究对象获奖;在获得校级奖学金方面,2014至2015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分别有20%和28.3%的研究对象获奖。因此,从学习成绩来看研究对象在2014至2015学年的表现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挂科率方面。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挂科率分析

在进行本研究之前,研究对象在2014至2015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挂科率分别为33%和25%;将本研究的方式方法施加于研究对象之后,研究对象在2015-2016学年上学期和下学期的挂科率分别为23%和25%,2016-2017学年上学期的挂科率更是降低到了6%。如图1所示:

(五)班级学风建设效果分析

通过本研究中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方法和手段的介入,研究对象所在班级学风建设得以加强出现了可喜的变化:班团活动使学生相互间沟通增强,学生精神面貌出现了改观,要求入党和实际入党愿望强烈,学生课内外学习氛围变浓,学生学习动机加强,出现“一个带一个,一个比一个”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班级体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得班级体成员挂科率降低、获奖学金人数增多等良好的转变。

三、结论

通过探索与研究,本项目将以下方式方法或手段运用到针对研究对象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方式方法和手段包括:

(一)多途径对学生进行正面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净化学生心灵、明确目标、增强动机,不仅能够对教育教学过程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还能为达成立德树人任务和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目标起到良好的筑基作用。本研究中思想政治教育仍以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但形式和手段有所丰富。辅导员老师除了在课堂和班会上进行经常性和常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说教外,还特别注重有针对性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心理疏导。在形式上,采用新移动信息技术特别是微信群定期或不定期对研究对象进行各种正向信息发布,树立典型培养看齐意识,并积极创设各种活动增进成员间相互沟通与信任,培养成员的班集体荣誉感。

(二)实行一帮一助人计划。针对挂科科目数较多的同学,首先对其和周围同学进行访谈了解其想法、学习困惑等实际情况。再请高年级学习成绩优秀的学长学姐用晚自习的时间,统一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辅导内容包括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习惯的养成、具体学习内容的答疑解惑等,以期达到相互沟通、共同探讨共同促进的目的。

(三)积极发挥走访宿舍的作用和功能,全面细致且有针对性地了解研究对象的学习动态、生活状态,进行沟通互动与交流,掌握一手信息。在此过程中,辅导员工作的重点是做人的工作,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辅导员走访宿舍要做的不止是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更应关注的是其生活状态。如通过观察和与学生交流判断其心理的现实想法,课外都关注哪些东西,愿不愿意学习、方法不对还是不肯努力去学,是否下课之后痴迷在宿舍玩游戏,或是因谈恋爱而影响学习,或是家里是否出了什么状况,等等。

(四)采取每周一次班会的制度,近距离了解同学们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动态,并进行正向辅导与教育。辅导员此时要容许学生尽可能真实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尊重学生,拉近彼此间距离增强信任感,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可以有针对性的就多发情况做解释、引导、劝诫等,也可以多多进行鼓励和正面宣传、分享好的学习经验方法与手段,或是发起议题进行讨论、总结,组织筹划一些活动能让大家一起参与并提升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双向了解并及时进行沟通与完善,此过程需要辅导员对学生和任课教师就课堂行为进行双向了解。首先,辅导员应寻找合适时机定时或不定时对学生进行访谈等形式的了解,如对老师上课有什么意见或好的建议没有,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更易于学生接受,哪些知识点需要老师在讲授时候更加关注等等。另一方面,寻找合适时机和任课教师就行沟通,了解学生真实学习状态,可以将学生意见整理后进行反馈,看有哪些地方确实需要改进。这时候辅导员要注意的是和任课老师的沟通方式,并注意和授课教师协商后可将教学过程出现的经验或问题反馈给学生,从而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区别对待。在班级中针对特别特殊的同学,必要时候可单独进行沟通和引导。在对特殊同学进行全方位了解的情况下,多多进行沟通和心理疏导,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超出个人能力范围要适时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并争取最大限度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葛楠,张弨.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青年时代,2015(6)

[2]林佩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风建设的途径探讨[J].广西教育,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