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探究

张莉

(四川省南部县第二小学,四川南充637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利用更多的方法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思维导图就是这样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一些视觉符号对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概念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为教学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教具,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教学;运用策略

思维导图有心智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思维地图等多种称谓,它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所创建的一种注释方法。它是有效表达发散性的图形思维工具,虽然简单,但是对人的思维发展和课程学习非常有效。由于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要学好小学数学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对课本的知识进行讲授,并适当补充一些,学生往往是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教学内容。而数学是一门活跃思维的课程,需要学生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总之,数学课程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对小学生来说刚接触会有一定的难度。数学中的知识点概括程度高,且逻辑关系复杂,学生对知识点的内涵和之间的联系理解困难,导致学习受阻。另外随着新旧知识的交叉,小学生的归纳整理和对知识融汇的能力不足,往往会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更好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由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或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不可见的,而且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也仅关注最后的结果,而很少去关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当问题的类型、条件发生变化时,学生原来积累的学习经验或解题方法就失去作用,就不知如何分析思考新问题。如果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就可以把对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式清晰显示出来,让这个过程“看得见”,就能更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更好发挥导学作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学案进行教学,这样教师就可以减少导学案的设计制作时间,只需要设计少而精的内容或习题,就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益。利用思维导图式的导学案,内容精练,节省学习时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更多时间进行思考,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对一些图形和线条是很感兴趣的,而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小孩子的学习兴趣不高,对教学质量老师也是难以保证。而加入了思维导图的新概念之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了,主动的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效率要高很多倍,所以思维导图对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阶段,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普及,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也有所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就不适用于当代的小学生。现在的小学生都有手机,平板,学习机,过多的网上资源让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不起兴趣,无法真正的获取知识。而且,老师在进行常规的知识解释时,学生学的也会很吃力。例如,在对球体,三棱锥等立体进行讲解的时候,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就能让孩子们直观的看到老师讲的图形,而不是只能通过老师给出的定义去想象。若是老师能再配上生动的语言描述,孩子们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用于数学概念教学,掌握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能让学生对某个数学概念和规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它能够清晰地显现每个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能够显示本概念或本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使学生掌握所学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它是构建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的基本要素,也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基础。仅小学阶段而言,数学概念就多达五百多个,这些概念是小学数学体系和知识网络的基石,只有让学生掌握各个数学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运用思维导图就能使学生对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并能促进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有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整理复习知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整理与复习便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尽管许多数学知识看起来没有关联性,但是“数学思想与方法”这一纽带却将它们密切相连。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一目了然。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机械化地学习或死记硬背,而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整理、复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涉及的内容较多、时间较短,因而,具有一定难度。每本数学教材中都包含若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又分散到各个课时来学习,每个单元结束时,学生往往会觉得接受的知识比较杂乱,难以记忆或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引导其系统地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在小学数学整理复习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查漏补缺,形成知识体系,从而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是教师的有力助手。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甚至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解题思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受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运用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认真摸索,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思维导图,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艳.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上旬),2014(34):111.

[2]曹靖.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