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应用于脱位牙再植术的远期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应用于脱位牙再植术的远期疗效观察

闵倩

长沙市口腔医院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在脱位牙再植术中应用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远期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脱位牙再植术患者中择取70例进行研究,按照来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35例(42牙)和研究组35例(44牙),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再植术,研究组治疗方法是先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再行再植术治疗,对两组远期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脱位牙再植成功率及牙周膜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炎性吸收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性粘连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牙槽骨密度、IL-6对比无统计学差异,随访1年后研究组牙槽骨密度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脱位牙再植术中应用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效果确切,可减轻炎症水平,促进骨生长,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脱位牙再植术;远期疗效

牙齿完全脱离通常是因运动伤、打架、车祸等外力作用而导致,以再植术治疗为主,但因患者缺乏对牙齿脱落后保存知识的了解,且很少得到及时就诊,因此很难实现成功再植。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活性广泛,一方面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有益,另一方面对骨细胞生长有益,另外对成纤维细胞细胞生长也有促进作用[1]。据相关研究指出,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创面修复有重要作用[21]。基于此,本文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脱位牙再植术患者,观察在脱位牙再植术中应用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远期疗效,现作如下说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脱位牙再植术患者中择取70例进行研究,病例择取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脱位牙均于体外干燥保存,且为上颌牙、下颌牙,2周内未出现牙周炎现象,排除合并内分泌疾病、颌骨骨折、牙槽骨骨折、严重脏器疾病等患者。按照来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35例(42牙)和研究组35例(44牙),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26-4(32.52±4.23)岁;研究组中,男22例,女13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27-45(32.41±4.78)岁;从一般资料对照分析结果来看,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有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直接行以再植术治疗,先行局麻,对牙槽窝予以冲洗处理,不仅要将血凝块清除,还需要将异物清除,再植过程中,需要在捏住牙冠部分的同时,植入牙槽窝内,确保完全复位,之后需要对牙龈乳头予以缝合处理,最后对牙颈部予以封闭处理。研究组先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再行再植术治疗:对于就诊时间为1小时以内的脱位牙,可先在压根表面涂抹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再将其植入牙槽窝内,如果患者超过1小时就诊,对于坏死组织,应用纱布擦除,之后才能将凝胶涂抹之上,在术后行以牙髓治疗。复位后,用树脂夹板对再植牙在内的邻近3颗牙进行固定,使用四环素和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感染。术后1周内可以食用流质食物,1周后可以食用半流质食物,2周后可以恢复正常饮食,需要注意的是术后1个月内不可用再植牙咬食物,术后定期复诊。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脱位牙再植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①脱位牙再植成功:牙周膜愈合例数和骨性粘连例数之和。②牙周膜愈合:无自觉症状,叩诊音无异于健康牙,经检查压根未吸收,根尖闭合,无阴影。③炎性吸收:牙齿叩痛,松动度增加,牙龈红肿,压根表面吸收比根常高。④骨性粘连:无叩痛、无自觉症状、牙龈无红肿,叩诊音高亢,松动度类类似于相邻健康牙,经X线检查发现压根停止闭合、牙周膜间隙不清晰,牙根表面少量吸收或无吸收。治疗前和随访1年后对患者清晨周静脉血进行采集,采集量为3ml,通过常规方式分离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白介素-6(IL-6)进行测定。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下颌骨体位投照法对牙槽骨骨密度进行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P值为准,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脱位牙再植效果对比

研究组脱位牙再植成功率及牙周膜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炎性吸收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性粘连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的牙槽骨密度、IL-6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牙槽骨密度、IL-6对比无统计学差异,随访1年后研究组牙槽骨密度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恒压在外力作用下完全脱离的情况比较常见,可将脱落牙在平衡液、生理盐水、口腔唾液等液体中保存[3]。但实际上,患者认知不足,再植效果一般,临床中可采取化学物质进行术前处理,使牙周膜细胞活力提高,同时也提高抵抗外吸收能力[4]。

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创伤修复有利,局部炎症反应阶段,其一方面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另一方面可刺激成纤维细胞,进入增殖分化期。这一阶段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同时对新生毛细血管形成有促进作用,对肉芽组织形成有促进作用[5]。另外,其不仅对损伤部位神经纤维再生有利,而且对损伤部位神经功能恢复有利。

IL-6作为炎性因子之一,对骨质矿化有促进作用,同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有调节作用,如果机体炎症水平较高,则IL-6对骨吸收有促进作用。本次研究中,1年后研究组IL-6低于对照组,说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使炎症水平减轻,使骨吸收减少,避免骨量流失,对骨生长有促进作用。同时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牙槽骨密度明显提升,说明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牙槽骨生长。因此在脱位牙再植术中,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应用效果更佳。

结语:

在脱位牙再植术中应用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炎症水平,促进骨生长,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王芳.完全性脱位牙再植术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0):2722-2723.

[2]吴浩.外伤性前牙脱位牙再植术的临床治疗作用探讨[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1):94-94.

[3]关薇薇,韩君畴,陈菲,etal.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牙龈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06):913-914.

[4]吴桂梅.牙再植在前牙外伤脱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3):88-89.

[5]吴伟,潘凌峰,陈龙.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牙龈炎患者的效果及对牙龈沟出血指数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01):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