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 1

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田蕊

田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神经外二科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8-0172-01

根据调查资料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日益增多,近些年来,随着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重症患者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重症患者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患者心理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重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易于产生濒死感。而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患者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也有影响。因此,护士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针对重症患者焦虑恐惧、紧张不安的情绪,护士只有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舒缓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创造最佳身心状态的需要,也是促进护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的需要。

护理措施:由于重症患者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1.使患者有亲切感:重症患者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护士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患者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护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使患者有信任感:护士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患者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可使患者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3.使患者有安全感:护士的医德和技术是患者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护士对患者要高度同情,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周到、热情、谨慎地服务于患者。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家属的不同心态。通过安慰、鼓励、解释、疏导,使患者减轻精神压力,消除疑虑,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消除思想顾虑与紧张状态,还应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压力。对重症患者,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的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4.用心呵护:以最真诚的护理让病人得到认可,对生命树立信心和希望,得到最佳的治疗。

5.护士本身的责任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责任是首要的,要必备最基本的护理道德,才能更全心地为患者服务。要时刻提醒自己:增进健康、减轻痛苦、保护生命是护士的基本职责。

总之,做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必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舒适感。要全方面地观察了解其心理,及早发现患者的心理异常,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的心理恢复正常。只有用心呵护,才能更好地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