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雾化吸入对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间歇雾化吸入对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

刘艳

宿州市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目的探讨间歇雾化吸入对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笔者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44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消炎、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间歇雾化吸入,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持续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68.18%%),实验组副作用发生率(4.55%)明显小于对照组(22.27%),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式雾化吸入更利于患者的排痰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关键词】间歇;雾化吸入;肺部感染;排痰效果

肺部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好发人群多为老年人,病人以呼吸困难、体温变化、痰量增多或痰液性状变化为主要表现,痰量增多和痰液性状变化为肺部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如何更好的帮助患者将痰液排出体外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之一,排痰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1];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其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解痉、祛痰药物等[2]。目前该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并推广,但是以往的研究发现传统的雾化吸入方法常常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如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最终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间接雾化吸入法是目前刚刚兴起的一种雾化方法,本文就间歇雾化吸入对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展开研究,现汇报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笔者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44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在65-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6±3.8岁,病程为2-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5±3.1年,两组患者神志清楚、配合良好、均伴有痰多粘稠、咳出困难等症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基础治疗

上述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消炎、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

1.2.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气持续雾化吸入,雾化时间为20min,直至全部药物雾化完毕;给予传统扣背。

1.2.3实验组

实验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间歇雾化吸入,具体治疗方法为氧驱动雾化吸入(oxygen-drivennebulisation,ODN),氧流量为6L/min;在具体使用前对雾化器性能进行检查,同时检查雾化器管道,在雾化性能良好和管道连接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雾化;具体操作过程中嘱患者坐位或半卧位,嘱患者规律呼/吸气,一般为深吸气和满呼气交替进行,然后进行吸入,吸入药物主要为盐酸氨溴索30mg+生理盐水20ml,周期为2次/天,疗程为5-7天,每次雾化吸入5-10min,间歇5-10min,如此交替进行,总吸入时间为20分钟,间歇期和雾化完成后给予传统扣背。

1.3观察效果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为排痰效果及两组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1.3.1排痰效果[3]

有效:雾化吸入后痰液明显稀释,易于患者咳出,听诊肺部湿罗音明显减少或消失,痰液呈白色;无效雾化后痰液粘稠,无明显改变,患者咳出困难,听诊患者肺部有明显的湿罗音或患者肺部的湿罗音减弱,患者痰液呈黄色。

1.3.2副作用的评价指标

患者雾化吸入过程中或雾化吸入后出现气促、胸闷或呼吸困难等。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一般描述,组内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率或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排痰效果的比较

研究结果发现上述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其各自的排痰效果如下:其中实验组患者排痰有效率(95.45%)明显小于对照组(68.18%),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0,P=0.019);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排痰效果的比较(%)

雾化吸入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肺部感染的方法,通过肺部射流的原理,将药物撞击或雾状的微小颗粒吸入至气管、支气管、肺泡内,药物随着患者的均匀吸气被吸入到终末支气管内,对痰液起到稀释和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4],本研究在使用了间歇式吸入法(实验组)和持续式吸入法(对照组)后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68.18%%),实验组的副作用发生率(4.55%)明显小于对照组(22.27%),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间歇吸入法更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减少副作用发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在患者吸入过程中若开始就给患者高流量、持续的吸入,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耐受的现象,不利于药物吸入,而通过给予患者间歇式雾化吸入,可以给予患者一定的耐受时间,同时还可以对呼吸道黏膜起到缓冲作用,增加纤毛的运动,减少痰液对呼吸道的依附性,便于痰液的排出[5],所以,间歇式雾化吸入更利于患者的排痰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桂菊.改进雾化吸入法促进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J].护理学杂志,2011,26(7):52-53.

[2]陈志鹏,刘素彦.雾化治疗时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雾化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3):710-711.

[3]杨华.间歇性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痰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5):40-41.

[4]黄敏清,叶云捷,胡美霞,等.肺叶切除术患者雾化吸入后不同时间叩背排痰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0,25(10):16-17.

[5]王和平.间歇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新叩背法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4(2):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