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在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中药保留灌肠在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杜国平

杜国平

甘肃省陇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陇西7481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保留灌汤治疗急腹症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1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保留灌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随访一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急腹症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急腹症患者的腹痛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汤治疗;急腹症;应用效果;研究分析

急腹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具有发病急,且变化较快的特点,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确诊和治疗,以防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急腹症涉及到的疾病种类较多,如急性阑尾炎、溃疡穿孔、胆囊炎、急性胰腺炎、以及各种妇科急症等。从中医角度上分析急腹症的发病是由机体失调或是外邪侵袭所致,其病理特点是“不通则痛”,病因为血瘀、气滞、湿热等。临床上治疗急腹症方式较多,主要有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为研究中药保留灌汤治疗急腹症的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160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1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80例,男性35例,女性45例,年龄在1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9±2.3)岁;对照组80例,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在17-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3±2.5)岁。所有患者中急性阑尾炎85例,溃疡穿孔22例,急性胰腺炎8例,胆囊炎25例,妇科急症15例。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在1-12天,平均(5.2±1.3)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患者疼痛实际情况给予急救治疗,进行相关检查,确诊疾病,实施对症治疗。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甲硝唑(0.5g)静脉滴注,每日两次;将头孢噻肟钠(2-3g)溶于100ml氯化钠溶液(0.9%)中,静脉滴注,每日两次。连续治疗5天为一个疗程。观察组8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中药灌肠保留治疗,组方为:败酱草40g、红花30g、蒲公英15g、芒硝15g、生大黄12g、胡索延10g、冬瓜仁10g、金银花9g、川穹9g、野菊花9g、桃仁9g、炒枳壳6g、生甘草6g、丹皮6g。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适当进行加减治疗。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煎服,每次100ml,每日进行两次保留灌肠,每次停留时间在30分钟以上。治疗主要遵循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的原则。连续治疗5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评定。

1.3观察项目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愈:患者治疗后局部或全身疼痛症状全部消失,各项体征恢复正常;显效:患者局部或全身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局部或全身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减轻;无效:患者局部或全身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至有所加重。

1.4统计学分析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数据,判断得出P<0.05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8.7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对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随访一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观察组出现1例感染并发症,对照组共出现5例感染并发症。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急腹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倘若诊断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急腹症的治疗会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如症状较轻者采取保守治疗,症状较为严重者采取手术治疗方式[1]。保守治疗中常规西药治疗虽治疗时间短,方便快捷,但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较高,因而综合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治疗疾病能够进行标本兼治,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而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口服中药治疗疾病时易出现恶心、呕吐等肠胃道反应,且中药口服治疗也会加大手术治疗时麻醉误吸的风险,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急腹症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局部或全身疼痛症状,其疗效已被临床认可,通过对不同疾病类型选择相应的中药保留灌肠加减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保留灌肠的给药途径具有较多的优点,如给药量大、简便实用、吸收快、临床疗效高等,即保留了中药药方的功效,又遵循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因其对疾病治疗具有针对性,因而临床疗效较好。药保留灌肠的作用机理:大肠的功能主要是吸收少量营养物质、盐类、水分等,进行保留灌肠能够使机体吸收药物成分,达到治疗效果[2]。在灌肠治疗前,应先对患者肠道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有无缺氧、缺血、坏死等情况,确认无此类症状后从患者的肛门插入细胶管至结肠,缓缓滴入药液,引起排便反应,促使粪便排出;当达到最大灌肠容量时,可引起结肠集团蠕动,排出肠内积聚热结,通过直肠粘膜吸收中药药物成分[3]。

中药药理研究表明,中药组方中的中药成分具有较好的治疗功效,如桃仁、丹皮具有枳实利气除痞、活血祛瘀的功效,能够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化瘀散结,解除疼痛,达到有效治疗疾病的目的[4]。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抑菌、杀菌等功效;红花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加快白细胞发挥吞噬作用的功效,利于严重迅速消失;生大黄具有抑制糖代谢中间产物以及菌体糖氧化脱氢的作用,可抑制细菌核酸及蛋白质复制,具有加强的毒素排除和抗菌作用,此外,生大黄还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加快炎症消失,促进肠道蠕动,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等功效,利于急腹症的快速恢复[5-6]。本文通过设置对照组,发现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药保留灌肠在急腹症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通过对160例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发现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总有效率(88.7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8.7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急腹症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急腹症患者的腹痛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慧,曹秀梅,王玉环.中药保留灌肠加理疗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2):2062-2064.

[2]王绪友,王全理,张守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120例.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3):53-55.

[3]贾春霞,朱志红.中药保留灌肠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4):78-79.

[4]王晓芳.艾灸加中药保留灌肠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2,8(4):130-131.

[5]杨林萍,王明芳.抗生素联合艾灸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3,32(12):915-917.

[6]李文红,刘慧.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