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物治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物治理研究进展

孙春辉

江苏江大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镇江212143

摘要:农药的广泛应用大大的降低了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农药残留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愈发严重起来,本文主要介绍了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物治理研究进展

关键词:农药残留;环境污染;治理

随着国际上环境问题不断被披露,环保概念逐步的普及开来,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虽然农药对于农作物的产量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物的无法降解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也成为了我国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农药残留的危害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病虫害的防治一直是农业产业中的重中之重,虽然农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产品的产量,现有的常用农药已经超过500余种,大多数农药如果严格按照说明推荐的剂量喷洒,施用可以有效的降低对于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但是由于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多为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员,所以,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有农药过量的问题产生[1]。

我国农药的使用方法主要以喷洒为主,这种方式让农药用于防治对象的效果非常有限,近80%的农药是散落在农田和大气中的,一些结构稳定的农药会随风散落到周围的水源之中,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降解后,农药在空气、土壤、水源中的存在比例大大下降,但是一些毒性较高的农药,由于使用方法不当等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却不容小觑。

另一方面,农药对于当地的生态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一些害虫适应了杀虫剂,产生一定抗药性,导致农药使用量不断加大,而当地原本的生态体系也因为这种问题而遭受到了破坏,虫害的种类不断上升,防止病虫害更艰难。

二、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物导致的环境污染现状

农药由于是化学制品,其药性不易分解,会长时期的存留在土壤之中,这些残留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累积,有些农药则容易残留在农作物的果实当中,对人体、牲畜造成一定的伤害。现在的农药使用效率非常低,大部分农药都散落在周围环境中,经过环境内的大气循环等逐步影响周边人畜的安全,虽然很多时候,农药残留不会造成一次性的伤害,但是随着时间的累积,农药残留超标对于环境跟人体都有很深远的影响[2]。

据现有数据推算,全世界有1000万吨左右的滴滴涕残留于水源和土壤之中一些农药如草枯醚等在土壤中的存在时间较长,经过与土壤、水分中的一些分子结合,会逐步的分解产生致癌性物质,影响周围生态环境和人身安全,不仅如此,空气中的农药残留,对于大气也有着严重的污染,例如滴滴涕,其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容易随时间自然降解,同时,这种化学农药可以随水汽蒸发以及随风传输,最终导致周围的整个生态圈遭受到污染。

三、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物的防治对策

要降低农药残留于环境污染物的出现,首先要加大合理使用农药的宣传,让种植农产品的农民了解到农药应该交替使用,防止害虫耐药性的不断提升,同时,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改变原有的施用方法,降低农药在空气跟土壤中的残留,不仅如此,农药施用要按照间隔日期来进行,保证农作物成熟后的农药残留在国家规定标准内[3]。

其次,相关科研机构要加大对于高效低毒农药的研发,积极发展高效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对于传统的高毒性农药暂停生产,利用激素等生物手段来降低病虫害的发展,同时减少农药残留对于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第三,尝试利用微生物降解,研究表明,活动微生物主要以转化或者矿化的方式直接降解周围环境中的农药毒性,通过这一研究,国内外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内都有长足的发展,比如降解BHG的菌株等,这些微生物对于降解农药残留毒性来说,是一种非常环保的方式,这类菌株的分离筛选为我国解决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物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四,采取合理的物理方法,降低虫害,比如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又有效降低了农药使用的的面积,降低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物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和食品污染,提高了食品安全性能。

上述方法中,微生物对于环境污染物的分解有很好的帮助,因为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让全球大量的污染物降解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能源供给不足等间断性的问题,同时,微生物在对于环境污染物的分解过程中,同时又转换出可利用的能源等,综合的形成了变废为宝的良性的生态循环,让环境污染物被分解的同时,提供给综合环境所需要的能量。

现代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积极的促进了微生物降解技术的进步,我国已经有研究人员研究出针对以往农药残留所导致的污染所需要的降解类菌株,这些发现,也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微生物降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

结语

现代科技对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物的研究已经成为技术热点,如何更好的对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物进行防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随着国家对类似问题的不断重视,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必将解决。

参考文献:

[1]潘兴鲁,董丰收,吴小虎,刘新刚,徐军,郑永权.农药残留分析实时分析新技术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8,44(05):146-151.

[2]马昕.农药残留检测研究进展[J].青海农林科技,2018(03):56-59.

[3]李湄琳.农药残留及其对环境的污染[J].环境与发展,2017,29(0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