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呼吸衰竭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呼吸衰竭的效果研究

蔡鸿恩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武威733009)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急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气指标(PaO、PaCO2、SaO2、pH)。结果: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PaCO2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PaO2、SaO2、pH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好,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指标,死亡率较低,可考虑于一定范围内加大推广。

关键词: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A

临床上应对严重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以尽可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为了探讨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方法及其效果,选取急诊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1日期间我院的76例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50~78岁,平均(60.8±12.9)岁。纳入标准要求如下:①为我院急诊接收的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2008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和II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③上报我院医学伦理会且获得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给予鼻导管辅助持续供氧,氧流量为2L/min,利用双鼻孔空盒子、通气面罩吸入氧,FiO2为0.3。给予适量的呼吸兴奋剂控制二氧化碳潴留症状,心功能条件尚可者,给予2000~3000ml/d补液治疗。入院时根据常规经验给予三代头孢类、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敏感试验后可调整用药;给予氨茶碱0.5~0.75g静滴,每日1次;甲基强的松龙8~10mg/kg静滴,病情稳定后剂量降至40~80mg/d。同时给予β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雾化液5mg治疗,舒张平滑肌,异丙托溴铵500ug治疗,减少气道粘液分泌,缓解症状。观察组实施急诊治疗方案,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设置通气机工作模式为S/T,吸气起始压力为6mmH2O,吸气压力最大为12~18mmH2O,呼吸频率15次/min,氧浓度为36%~45%,通气时间≥6h/d,严重者可全天进行通气治疗。在操作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心率、心律、体温、血压、脉搏等。经以上治疗措施,患者临床症状无缓解者,征得家属同意后,可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将其转入ICU。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pH值、呼吸频率(RR),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情况,其中PaCO2、PaO2、pH值采用血气分析仪相应电极进行测定,RR采用秒表测定患者的胸部起伏次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本组研究中,采用氧疗、补液、药物治疗、无创机械辅助治疗等,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HR、PaO2、PaCO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常规基础治疗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有利于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时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针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尽早给予糖皮质激素静滴,控制炎症反应,防控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阻塞现象等;抗生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有利于纠正离子和酸碱平衡;补液可降低血液黏稠浓度。由于部分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常规治疗效果欠佳,住院病死率高达30%,及时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有利于大大降低病死率。另一方面,多项报告提示,无创机械通气可较好的保护患者气道的防御功能,避免了有创机械通气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并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在本次研究中也均有体现。

综上所述,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好,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指标,死亡率较低,可考虑于一定范围内加大推广。

参考文献:

[1]方海川.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15-4916.

[2]刘晓玢.重症哮喘呼吸衰竭采用急诊治疗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2:43+46.

[3]吴丹霞.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呼吸衰竭的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24:92-93.

[4]刘东伟.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