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城郊园林建设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城市化背景下城郊园林建设策略探讨

张家红

关键词:城市化城郊园林建设策略

1引言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历史背景下,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急剧增长,给自然生态造成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城市化背景下城郊园林建设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从城郊园林生态网络的具体内涵入手,突破城郊园林建设的关键所在,结合河南信阳的地域、温度等综合因素,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推动城郊园林建设的有效策略,缓解人类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2城郊园林生态网络的内涵

城郊即城市的郊区,它靠近城市,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使得城市面积不断向郊区扩展,园林建设和生态保护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园林生态,可简单理解为园林中的生态系统,而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网络结构,即为生态网络。园林生态网络是一个生物与环境高度协调、平衡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园林生态网络中,形成种群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由种群之间各自的功能和特点来共同呈现出园林生态的复合层次。城郊园林生态网络可按功能特性的不同划分为三大核心区域,一是城区精辟核心区,它距离城市近,多数以城区游园为主,园林生态网络的构建多考虑环保因素,植物种类多是释氧量高的品种。二是近郊美化休闲旅游区,该区域多以防护带、风光带为主,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三是远郊绿化防护带,该区域距离城市较远,多半是在偏远的郊区,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加森林的覆盖面积,起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3城郊园林建设的关键

3.1建设交通生态廊道

城郊园林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艰巨工程,就河南信阳市来说,它是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城郊园林建设一体化必须与城市的绿色规划、生态规划紧密结合,按照近期、中期和长远的时间周期来循序渐进地推进建设进程。良好的生态走廊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如廊道与廊道之间能够形成顺畅的绿色网络,则必将扩大绿色规划的面积,在为城市、城郊居民提供的便利的同时,也对城郊园林的建设起到关键的作用和长久的影响。

3.2建设农田林网

城郊园林建设必然会面对城市与城郊相互交接的情况,城市与郊区的过渡带直接关系到城郊园林建设的统一化和一体化,因此,建设农田林网是城郊园林建设的关键之一。农田林网不仅具备减灾防灾的功能,同时能够巧妙地与水系绿化相互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质的污染。信阳地势南高北低,梯田层层、水田如网,充分发挥农田林网的功能和效用对城郊园林建设至关重要。

3.3建设道路及水系

道路是人流、物流和能量流的重要通道,具有显著的隔离带作用,也是城市和城郊园林建设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道路及水系的建设应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种群特征,结合地域特征构建道路绿化带,根据地域气候和资源就植被保护为核心展开水系建设,实现园林景观的连接性和多样性。

4城郊园林建设的策略

4.1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保障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行为创新的根本,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宣导和教育,广泛宣传并深入推广城郊园林绿化的观念,提高社会各界对城郊园林建设的整体重视度,并以适度、科学的政策保障作为辅助,制定明确的补助标准,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促进城郊园林建设工程项目。

4.2强化园林建设的总体规划

强化规划是落实建设的首要工作,城郊园林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与总体规划是否系统科学息息相关,城市规划及其相关部门往往将工作重心放置在市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中,普遍忽略了城郊园林规划及建设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总体规划中存在重此薄彼的现象。因此,强化园林建设的总体规划是城市化背景下高效落实城郊园林建设的重要策略,相关部门应秉持科学、合理和超前的改革创新精神,对城郊园林建设拟定全面、系统的整体规划。

4.3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信阳并不是一座缺林少绿的城市,她“将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良好的生态环境始终被信阳视为立足中原城市前列的重要王牌。据统计,信阳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41%,绿地率达36.94%,全市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4%。对于这样一座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城市来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是保持其生态优势的关键,也是影响信阳市经济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另一方面,农田多处在城郊,城郊园林建设必然要调整当地的农业结构,使其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结语

城市化背景下城郊园林建设工作成为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气候条件干燥、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信阳市,园林建设工作者应充分、全面认识经济发展与绿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关联,结合地域特征针对性地开展园林建设工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创造美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元应.浅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园艺,2017(2):76-77

[2]马晓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大园林[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5(3):163-164

[3]王芳芳.新城镇化视角下智慧园林建设初探[J].现代农村科技。2016(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