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论”推动绿色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践行“两山论”推动绿色发展

胡艳琼

(安徽省黟县县委党校,245500)

摘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两山论”为指导,促进产业转型、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人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山论”;绿色发展

2017年10月,“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使命宗旨。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写入宪法。2018年5月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重大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的理论成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创新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创新了发展理念,实现了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的有机统一,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塑造了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不仅是共同富裕的社会,是人与人自由平等公平的社会,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而贯穿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条主线、一个根本理念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称之为“两山论”。

一、“两山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1、“两山论”的提出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从2005年到2013年,8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两座山”之间的关系。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被公认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两山”理论最为全面、经典的一次论述,标志着“两山论”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灵魂”,成为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

2、“两山论”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两山论”?“两山论”的概括起来就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包涵了四层内涵:一是更新了自然环境无价的传统认识。绿水青山值钱、有价值。二是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创造价值。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是发展的最要组成部分。三是突破了过去发展与保护“两张皮”的传统观点。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是割裂、不是对立,而是一体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四是把保护绿水青山与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作为发展的内涵,彰显了一种执政理念和政治担当。

“两山论”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更新了关于自然资源的传统认识,打破了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思维束缚,带来的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党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

二、“两山论”的理论实践意义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类的活动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人类要爱护自然,不要破坏自然,否则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习近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唯物辩证观点,同时发展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指出二者之间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必须有机统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弘扬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源远流长,特别是儒家、道家、佛教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三者都具有相同的有机整体世界观,都具有尊重、爱护万物的生态伦理思想,都主张顺应时令,节约用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为了不竭泽而渔,设立了禁渔期制度,用河长制、林长制、湖长制,护住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蓝天白云,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遗产,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三)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所在

如果不注意保护环境,一味去搞经济发展,就会带来资源耗尽、环境污染。如果脱离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更是行不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包括环境问题。发展可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足够的、雄厚的物质保障。经济不发展,治理环境污染的绿色环保技术也得不到发展、创新和推广。

三、践行“两山论”,推动绿色发展的路径思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实现绿色发展提出一系列新举措,“两山论”要求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去,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操作。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两手抓”,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深入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零地技改”,构建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新型制造业体系。以乡村产业振兴为抓手,大力发展农村绿色产业。

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借鉴和创新新安江流域生态补机制的成功案例,让老百姓在保护生态环境时切实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断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如提升公益林、退耕还林等补偿标准,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

四是坚持综合施策,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以零容忍的态度持续不懈地做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推开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彻底好转。

五是要落实好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在保护中发展和在发展中保护的各级、各部门责任主体,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成为每个干部和群众的行动自觉,像保护眼睛和生命一样守护生态环境。

六是加快培育生态文化。坚持从娃娃、青少年、家庭、学校抓起,普及生态文明法律规范和相关科学知识,引导群众自觉将生态理念厚植于脑海、扎根在心灵、落实到行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倡导绿色生活和休闲模式,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绿色低碳、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引导公众广泛参与。完善公众参与、监督等制度,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充分发挥各类社会、民间组织和志愿者作用;加大生态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生态法制观念,营造人人参与监督保护环境的浓厚氛围。

美丽中国的愿景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两山论”为指导,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人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