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期增强CT扫描对诊断早期胰腺癌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多期增强CT扫描对诊断早期胰腺癌的价值

王敬金媛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人民医院宁夏固原756000)

【摘要】目的:探讨多期胰腺增强CT扫描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5年间的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胰腺癌CT资料,对其平扫和增强三期扫描的CT值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三期扫描对早期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45例早期胰腺癌中胰腺外形无明显变化者11例、胰腺外形出现异常者34例,其主要表现是胰腺外形增大、头体尾比例失调;肿瘤位于胰头27例、胰体5例、胰尾7例、胰体尾6例,胰头部位的发生率最高;22例肝内出现低密度结节,其中单发6例、多发16例;正常胰腺组织与肿瘤组织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胰腺期和门脉期正常胰腺组织与肿瘤组织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以胰腺期二者差异最为明显(P<0.01)。结论:多期增强CT扫描能发现平扫时不能发现的胰腺癌病灶,特别是增强扫描胰腺期,对于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意义最为重大。

【关键词】早期胰腺癌;多期增强CT扫描;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058-02

胰腺癌是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近年来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胰腺癌预后极差,未行手术干预5年生存率仅3%~7%,但早期胰腺癌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明显提高到30%以上[1]。但胰腺癌又是一种不易早期诊断的肿瘤,因胰腺位置深在,胰腺的整体形态显示容易受到肠腔内气体等因素影响,很多影像学检查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螺旋增强CT扫描具有高分辨率、无创性、能准确定位等特点,本文探讨了多期胰腺增强CT扫描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015年间的早期胰腺癌病例4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性32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44~75岁之间,平均年龄(57.2±8.6)岁;主要临床表现:腹痛27例、腹胀8例、恶心呕吐5例、乏力5例。

1.2CT检查

所有患者均禁食4~6小时,空腹进行检查,检查前30min口服500~1000mL冷开水,采用GE64排128层CT对胰腺进行平扫,层厚3~5mm,扫描参数120kV、250mA,重建距阵512×512,扫描范围由膈顶至L3水平。增强扫描自第一肝门处至胰腺钩突下水平,对比剂采用静脉团注法,以3ml/s的速度注入100ml对比剂,层厚3~5mm,螺距1.0。分别测定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的正常胰腺实质与肿瘤CT值。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45例早期胰腺癌中胰腺外形无明显变化者11例、胰腺外形出现异常者34例,其主要表现是胰腺外形增大、头体尾比例失调;肿瘤位于胰头27例、胰体5例、胰尾7例、胰体尾6例,胰头部位的发生率最高;22例肝内出现低密度结节,其中单发6例、多发16例;正常胰腺组织与肿瘤组织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胰腺期和门脉期正常胰腺组织与肿瘤组织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以胰腺期二者差异最为明显(P<0.01)。见表1。

3.讨论

多期增强CT扫描对诊断早期胰腺癌的价值很大,由于正常胰腺是富于血供的组织,而胰腺癌是少血供组织,在CT平扫时正常胰腺组织与肿瘤组织CT值显现不出明确差异,如本研究中平扫正常胰腺组织与肿瘤组织CT差值仅有(2.61±2.2)Hu,两者差异不显著。增强CT扫描在注入对比剂之后,正常胰腺组织由于富血供特性而在短期内强化至峰值,但肿瘤组织强化明显速率较慢,在动脉期两者的差异可能还不是很明显[本研究中动脉期正常胰腺组织CT值(65.4±8.1)Hu,肿瘤组织CT值(58.2±5.7)],二者差异不显著,这是因为动脉期主要显示的是胰周动脉与周围组织的关系[3]。在胰腺期,本研究显示出的正常胰腺组织与肿瘤组织的CT值差距最大,达到(44.6±6.3)Hu,组间差异不显著,可见胰腺期是发现胰腺癌早期小病灶的理想时期,此时胰腺的强化达到峰值,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对比最明显。门脉期观察的主要是肝脏是否出现转移,胰周静脉、腹膜后淋巴结受累情况等,此期正常胰腺组织与肿瘤组织的CT值差距也很大,(77.5±13.1)Huv.s(56.6±10.4)Hu,二者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早期胰腺癌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CT平扫诊断难度也较大,但胰腺为血运丰富的器官,胰腺癌为乏血供肿瘤,利用这一特性采取多期胰腺增强CT扫描,使正常胰腺组织很快得到最大强化,充分显示出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同时还可观察到胰周动静脉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肝脏转移情况、腹膜后淋巴结受累情况等等信息,从而使胰腺癌得到尽早的诊断,为其进一步的手术改善生存期和预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孟薇,万军.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8):565.

[2]谢晓燕,许尔蛟,徐辉雄,等.超声造影表现在胰腺实性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35-39.

[3]陆勇,宋卫峰,许志伟等.胰腺癌的CT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因素及血管生成的关系[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