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对贫血的治疗效果评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对贫血的治疗效果评定

刘菲

湖南省醴陵市乡镇(街道)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湖南株洲4122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对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湖南省醴陵市乡镇(街道)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自2015年2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贫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象指标,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患者采用联合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治疗方案,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血象指标均提高,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发现,实验组中患者治疗后血象指标增加的程度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对贫血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贫血;治疗效果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头昏眼花、心悸、四肢乏力、口唇及皮肤苍白等临床症状[1-2],如果不及时给予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贫血主要通过铁剂或者输血,但是价格昂贵。有资料研究表明[3],在常规治疗同时,联合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湖南省醴陵市乡镇(街道)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自2015年2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贫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对贫血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实验报道如下:

1.实验资料和一般实验方法

1.1实验资料

本文选择湖南省醴陵市乡镇(街道)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自2015年2月-2016年3月接受贫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5岁~73岁,平均(54.2±1.11)岁,其中轻度贫血患者30例,中度贫血患者35例,重度贫血患者15例。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患者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病情等基础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补血方案[4],一般是口服复方阿胶,每日3次,每次20-25mL;饭后口服叶酸片,每日3次,每次10-15mg;饭后口服含铁剂,每日1次,每次150mg。以8周作为一个疗程。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5],取甘草5g,阿胶、当归、陈皮、补骨脂各10g,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党参、菟丝子、白术、蚕沙各15g。用水煎,每日一遍药水,分成两份,早晚各一次,连服用8周。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时候,需要针对不同的病人,对药方进行对症调整,例如对于一些偏阳虚的患者,需要增加淫羊藿。

1.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实验临床疗效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即显著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血象指标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象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其中显著有效和有效共同计入总有效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象指标,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的含量。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所得数据用SPSS18.0软件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如果P<0.05,则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中患者采用联合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治疗方案,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发病原因有多种,常见的有患者造血干细胞异常、红细胞破坏过多以及造血所需原料不足等。患者常表现为头昏眼花、心悸、四肢乏力、口唇及皮肤苍白等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给予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监测患者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的含量来评价患者贫血的程度,相应的治疗手段是给患者输血或者服用一些补铁药物等,但是整个治疗周期长并且治疗费用较高[6]。因而,寻找一条切实有效、费用经济的治疗手段已经迫在眉睫。

中医理论认为贫血是因为患者存在先天不足以及精血少,有的患者可能是由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而导致的机体气血消耗过大。有临床研究资料表明[7],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湖南省醴陵市乡镇(街道)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自2015年2月-2016年3月接受贫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通过监测患者血象指标(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实验组中患者治疗后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增加程度,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在治疗贫血中,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患者血象指标明显改善,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蔡艳青.67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7);5-6

[2]邓添.小剂量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6);17-18

[3]皇甫秀芳.住院贫血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20);4116-4117

[4]于平宇.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治疗贫血临床价值评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1);19-20

[5]于国宇.中医补肾健脾生血法治疗贫血临床疗效初评[J].药物与人,2015,28(2);75-76

[6]易永志,易欢华,陈镇清.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干预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206-207

[7]湛立娜.80例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体会[J].北方药学,2014,11(8);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