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情志护理

/ 2

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情志护理

关存丰

关存丰(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洛阳471002)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情感异常,思维迟钝,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睡眠障碍,无价值感,甚至有负罪感或轻生自杀的念头等)和躯体症状(出现偏瘫,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等)的复杂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之一[1]。PSD的发生在病后3-6个月为高峰,2年内发生率为30%-60%。焦虑在脑卒中后的发生率为3%-11%,其存在与抑郁显著相关。据统计,出现抑郁的脑卒中患者要比没有抑郁的脑卒中患者病死率高3~4倍[2]。因此,了解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针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的症状,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脑卒中的康复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笔者于2005年6月-2006年6月对脑卒中患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并据此予以相应的情志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为2009年6月-2010年6月住在本院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均无明显的意识障碍,除高血压病外无其他合并症。患者年龄39-85岁(平均62.5岁),其中男82例,女38例,随机分为情志护理组和对照护理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偏瘫、失语程度及高血压病史方面均相似。

1.2观察方法:分别在入院3日内、1个月后、6个月后,两组患者同时应用SCL-90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两组病人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和护理,情志护理组根据患者存在抑郁与焦虑情绪,因人制宜,进行顺情解郁等情志护理。半年后应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定,同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程度划分。ADLⅠ: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Ⅱ:部分恢复日常生活或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ADLⅢ:家庭生活需人帮助,可拄杖行走;ADLⅣ:卧床不起,保持意识;ADLⅤ:植物生存状态。

评定均在笔者指导下,患者或在家属协助下按调查表要求填写,内容经笔者核实,并严格按标准评分。

1.3情志护理对策: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感反应,不会使人生病。只有在情志过激,超过人体本身正常的耐受限度,才会使人气机紊乱、脏腑阴阳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4]。同时,中医上还认为这七情的变化失常,对疾病的演变也存在较大影响。如豁达乐观,可使五脏安和,气机调畅促使康复。而忧、思、郁、怒,致使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使病情加重。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及情绪变化,笔者运用中医“七情”治病原理,详细地为患者讲解情绪与疾病之关系,并对患者进行耐心的情志护理。

1.3.1顺情解郁

对于忧郁者,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顺从其意志和情绪,积极鼓励,引导患者将郁闷情绪发泄出来,化郁为畅,疏泄情志;对悲郁者,鼓励患者扩展心胸。哭诉宣泄是化解悲郁的有效方法,用语言暗示引导患者哭诉,倾泄苦衷,使其悲郁之情得以发泄而舒展,避免寂寞独处。

1.3.2移情易性

脑卒中患者的注意力大多都集中在疾病上,陷入忧愁烦恼而不能自拔,意志消泄,悲观厌世。笔者运用中医情志相胜法中“喜胜悲”原理,为了把患者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康复训练方面,将五位性情互补的患者分编一组,互相鼓励,帮助。在康复训练中开展竞赛,互相监督,激发斗志,克服消沉、悲观的怠性,从而起到移情易性的作用。

1.3.3情志导引

中医学认为“心动则神摇,心静则神安。”情志导引是利用古代中医意疗与引导相结合的独特方法来进行的。笔者先以“松——”、“静——”之语导引,使患者逐渐放松、入静,然后用语言诱导患者想象自己置身于明川大山之中健步如飞,拾级而上、奋勇登顶;“呼——”吐出郁滞在体内的郁闷之气、病气、浊气;再让患者“吸——”长吸天地大山之灵气,坚持不断进行训练。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训练一小时。患者出院后继续坚持自我训练。

1.3.4积极暗示

俗语说“心病还经心药医”。家属及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鼓励、安慰、解释、保证、赞扬等积极暗示,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我一定能战胜疾病,我一定能康复如初”的积极信念。发现患者出现动摇时,反复向患者介绍脑卒中转归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和应对措施,鼓励协助患者进行积极康复训练。通过介绍众多经积极康复锻炼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康复者事迹,或现身说法,激励患者树立信心,坚持康复训练。

2结果

半年后随访,情志护理组1例死亡,对照组10例死亡。两组相比经x2=8.10,P<0.01差异显著。存活者评定ADL恢复程度,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病人半年后ADL评定结果(例)

两组病人SCL-90评定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入院初两组病人均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其中焦虑和抑郁两个分最高,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半年后scl-90评定,情志护理组总分持续下降,与入院初相比t=9.58,P<0.01,差异非常显著,对照组总分似无明显下降,明显高于情志护理组(P<0.011),情志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两组病SCL-90评定结果(x-±S)

*情志护理组59例,对照护理组50例

两组MuNSH评定结果,半年后应用MuNSH对两组共109例患者进行评定,以评定生命质量,情志护理组x(—)=34.88±4.24,对照组x(—)=24.88±5.20,两组相比t=10.64,P<0.001,差异显著。情志护理组生命质量明显优于对照护理组。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情志护理可使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释放,使患者尽快摆脱消极状态,进入适应期,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为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奠定基础。但是,脑卒中患者由于神经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康复功能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甚至留下不同程度的残障。对此类患者除进行康复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家庭、社区对患者进行不间断的情志护理,在社会层次上调整和改变其生活、学习等工作条件,以补偿其能力的不足,提高生活质量,使脑卒中患者从根本上摆脱焦虑、抑郁。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情志护理成为其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和方法[5]。

参考文献

[1]林红霞,董汝英,陈惠玲.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1):117-118.

[2]沈晓玲,王祖承.住院精神病人中的“知情同意”情况[J].上海精神医学,2000,12(2):81-83.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7。

[4]陈志.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1):57-58。

[5]刘香弟,虞立勤.中医情志护理輔助药物治疗继发性抑郁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