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肠梗阻护理体会

/ 1

术后肠梗阻护理体会

严小珍

严小珍(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手术室湖北武汉430200)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粘连性肠梗阻和炎性肠梗阻2009年以来,我院共收治术后肠梗阻90例,现将有关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本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8例中,炎性肠梗阻男22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为15个月,31~50岁55例。既往均有手术史,其中阑尾穿孔术后35例,胃穿孔术后33例,盆腔术后10例,各种肠管疾患术后10例,胆道术后2例。

1.2治疗方法

1.2.1一般治疗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菌消炎等。

1.2.2非手术治疗以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和粘连松解汤)灌肠为主。

1.2.3手术治疗粘连松解术,短路吻合术,肠切除术。

1.3粘连性肠梗阻已成为小肠梗阻的主要原因,约占肠梗阻的30%~60%。如果临床医生对手术指征放得过松,则有一部分可以保守治愈的病人做了不必要的手术,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并可能加重腹腔脏器粘连,引起再次梗阻及其它并发症。如果手术过于拖延,则部分病人将可能发生肠管绞窄坏死及全身生理情况严重紊乱,不可避免地要施行肠切除,甚至广泛肠切除,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严格掌握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指征、手术方式,懂得有关肠梗阻的手术操作技巧与要领是非常必要的。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病人面对的是首次手术或再次手术。尤其是再次手术者,对长时间的禁食和胃肠减压不能接受,心理上对手术缺乏信心,存在焦虑和恐惧,因此,在做护理操作前应向病人介绍治疗的相关知识,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与解释工作,增强病人信心,促使其配合治疗,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2)—般护理:解痉剂的应用和呕吐的处理;维持体能平衡和运用抗生素;禁食和有效的胃肠减压;术前常规备皮、皮试和完善各项检查。

2.2术后护理(1)体位:常规给氧,保暖,防止误吸,麻醉清醒后4~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2)饮食:术后禁食、胃肠减压;肠功能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改为半量流质饮食,进食后无呕吐及其它不适,3天后可进半流质饮食,10天后进软食。肠切除吻合术后,进食时间应适当推迟。(3)术后治疗:禁食期间应给予补液,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行单纯粘连松解术者,术后1~2天可给予新斯的明肌内注射,协助肠蠕动恢复。若术后3~4天肠功能尚未恢复时,可行温盐水灌肠或甘油保留灌肠。(4)活动:开腹术后的早期活动十分重要,有利于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如病情平稳,术后24小时即可开始床上活动,12~24小时后下床活动。(5)腹带包扎:小儿腹腔容量相对较小,且腹壁薄弱,术后常规行腹带包扎,以防伤口裂开,应注意腹带的松紧度,以免影响小儿的呼吸。(6)病情观察: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有无胀痛及呕吐,白细胞计数有无增高及持续发热,腹壁切口有无红肿及流出粪臭味液体,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处理,以防腹腔内感染或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7)做好心理疏导:在做好日常护理的同时,应经常深入病房,积极、艺术性的开导患者,并尽可能地让管床医师或实习医师协助鼓励。同时,也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共同配合,使患者消除顾虑,以良好的心态专心治疗。

3讨论

本组采用手术治疗42例,非手术治疗48例。虽然粘连是组织损伤后愈合机制的一部分,但过度粘连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预防术后粘连的产生,需要手术轻柔,尽量减少对腹腔的污染,将腹腔彻底冲洗,术后充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下床活动,保证充分有效的胃肠减压。胃肠功能恢复后合理饮食是保证康复的必备条件。炎性肠梗阻经持续胃肠减压;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的应用等措施可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