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医生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新时期医生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李健张薇樊鸿禄*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2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医生职业倦怠被认为是新时期影响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中介因素之一,因此对医生职业倦怠的干预迫在眉睫。医生职业倦怠的有自身个人因素问题,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和降低医院医生的职业倦怠,需要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三个层面上进行共同干预,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满意度、成就感和工作归属感,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推动新医改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医生;中医;职业倦怠;医患矛盾

1医患矛盾下的医生职业倦怠心理问题研究概述

1.1医生职业倦怠心理的概念

职业倦怠一词最早由美国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它指的是在人为服务领域,由于服务者面对过度的工作需求和工作压力,从而在心理上、情绪上所产生的一种过度疲惫的心理反应和职业厌倦。

医生职业倦怠一般有三个维度,分别为:情感衰竭(EE)、去人性化(DP)和个人成就感(PA)。其中情感衰竭是医生的应激维度表现,突出体现在不论是情感上还是自有资源付出上的耗尽枯竭感,从而在身心上带来的疲惫。去人性化是医生的情绪应对,突出表现在消极的工作情绪、冷漠的工作关系以及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个人成就感是医生自我评价的维度。突出表现在医生对自我能力、实力以及发展方面的评价。

1.2医生职业倦怠心理的特征

医生职业倦怠是一系列的心理、生理、行为反应的综合征,具体来说,它有如下特征:

(1)思想上的消极

职业倦怠在思想上会产生消极倾向。具体包括缺乏工作热情,对于自己的工作从内心产生抗拒的情绪。对自己的能力产生大材小用的闷闷不乐,长久萌发辞职、跳槽等心理,影响工作效果和工作热情。

(2)心理上的障碍

职业倦怠在心理上会形成障碍。一方面是反应相对迟钝、对工作交流漫不经心,记忆力减退等认知功能上的障碍。另一方面,对于常态情况的判断会出现失误,钻牛角尖,缺乏视野和格局等思维障碍。

(3)生理上的病变

职业倦怠在生理上会出现头晕、紧张、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病变,心率以及脉搏异常等心血管系统病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病变以及心悸气短、咽喉肿痛等呼吸系统病变。

(4)行为上的异常

职业倦怠在行为上会出现办事拖拉,嗜烟嗜酒等不良嗜好、出言不逊、言语偏激等语言暴力和破坏物品等行为暴力倾向。

2新时期医生职业倦怠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2.1个体因素

2.1.1情感回馈

目前,医护人员缺口巨大,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社会需求,医护人员的加班工作成为了常态,尤其是面临很多突发问题时,生活时间很容易被打乱。这样医生就无法很好的投入到家庭生活中。不论是来自家人的压力,还是自身因为频繁缺席而形成的自我失落感都会成为医生对职业产生倦怠的重要因素。

2.1.2绩效压力

医生的工作评价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政策上。目前,医院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受到一定的国家和地方财政政策的影响。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公益性单位,国家和地方财政没有真正的给予足够的照顾,导致医院将更多的经济压力转移到医护人员身上。例如更为注重经济效应的绩效考核制度等,也都给医生带来了很多的从业干扰和压力。

2.1.3公式化行医模式

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对医疗事故高度重视,不断规范行医的流程,推动标准化行医程序。这种过于严格的流程和制度要求虽然很大程度上对行医进行了规范,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很多医生为了避免出现风险,公式化行医成为了理性的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生所学的专长和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应用存在着巨大的落差,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其在医疗工作中的创新性和积极性,从而引发工作上的倦怠感。

3解决医患矛盾下医生职业倦怠心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3.1社会干预与调节

社会的干预和调节也是缓解医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力量,在各种可利用资源中,社会上的支持甚至起到决定作用。

第一,给予医生更过情感支持。从家庭角度来说,要给予医生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关爱和支持。从社会角度来说,要给予医生工作充分的尊重和谅解。

第二,政策要完善对于公立医院公益属性保障。政府应该完善投入政策,减少给予医院的经济创收压力。加大医疗保险投入力度,推动商业保险的发展,切实的为患者减轻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要从行动上对患者的就业行为进行规范,坚决打击各类医闹行为。

3.2组织干预与调节

医生职业倦怠的解决离不开组织层面上的干预和调节。作为医疗部门的管理者和医院自身,都要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提高医院文化以及价值观的认同感,这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减轻医生的职业倦怠。

第一,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为了缓解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医院可以多组织一些联欢会、岗位培训、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提高文化认同感,放慢工作节奏。

第二,完善考核聘任指标体系。多创造和提供外出进修以及学术交流等机会,对于提升学历的员工给予一定的报销政策,支持他们提升学历,满足医生的自身提升和职业发展需求。鼓励科研,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对于创新性项目给予支持。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规范奖金分配制度,提升医疗质量水平、医疗服务评价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对于能够量化的指标一律量化,对于不能量化的指标要以岗位职责为标准进行考核,最终形成全院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和激励效果。完善院长查房制度,解决科室实际困难,创造与医生的交流沟通机会,体现对患者和家属的尊重和关爱。从改善医患关系两个层面减轻医生的职业倦怠感。

3.3个体干预与调节

第一,医生要从专业角度正确认识职业倦怠,能够在职业倦怠之前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主动的调节。首要积极的寻求家人、朋友、同事以及组织上的支持和关爱;要不断的自我肯定,增强自身信心,提高职业倦怠的承压能力;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执业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

第二,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医生要通过提升自身能力增强信心,主动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控能力;主动的参加一些兴趣团体和培训活动,不断学习更多的社会技能,接触更多的朋友;主动的参加锻炼,保持生活的热爱,形成积极上进、乐观善良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周连红,宁丽,丁璐,等.北京市朝阳区医生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慢性病学杂志,2015(5):501-504.

[2]孟梦,尹文强,王青,等.医生职业枯竭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3):371-374.

[3]喻文菡,陶红兵,林小军.医护人员工作负荷与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1):23-26.

[4]胡瑜.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与思考[J].医院管理论坛,2017(06):57-62.

[5]肖敏,黄惠榕,危椠罡.福建省属三甲中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湖南中医杂志,2016(09):142-144.

[6]瞿伟,谷珊珊.综合医院医技人员职业倦怠调查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12):1790-1791.

[7]李超平,时勘,罗正学,等.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70-172.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