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基坑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建筑工程基坑施工技术

何祥礼

广东宏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房屋建筑的高度及体型越来越大,深基坑施工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科学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作为建筑质量的前提保障,因此,对于深基坑施工的特点及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

前言

深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内在及外在影响因素,施工技术很难得到合理、准确无误的保证。在深基坑施工难度增加的状况下,我们需要加大对周边环境及地质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从而应用正确、经济的支护方案,保障施工质量。

一、深基坑的特点

(一)风险性

深基坑涉及范围广及技术复杂,事故时有发生,具有很大的风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跟踪监测,并拟定应急措施。深基坑作为临时性的工程,一般投资方都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往往都是发生事故后造成经济损失,才意识到事态严重性。

(二)环境效应

在一些沿海地区,由于项目所处的地质条件差,以及各类高层、超高层建筑较为集中,密集度高等特征,而原有建筑结构都是较为陈旧、地下管线都密布及不合理铺设等。基坑开挖时会引起周围地基中地下水位变化和应力场的改变,导致周边地基变形等,影响到周边建筑的安全,如产生楼房裂缝或倾侧等,因此,在基坑开挖时一定要保证周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受破坏及基坑本身的稳定性。

(三)支护工程的事故隐患大

基坑支护由于技术复杂以及影响因素较多,容易造成支护失效。一旦支护失效,周边的房屋、道路、地下管线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必须科学设计和处理深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安全合理的支护技术措施保障施工安全。

(四)个性化与综合性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的建筑物、市政地下管网位置都是影响深基坑支护结构设置等因素。因此,对支护结构规定统一的标准较为困难,应结合具体工程实际进行灵活运用。深基坑还涉及到土力学、变形和渗流等问题,在实际处理时应综合考虑及处理。

(五)短暂性和区域性

这里指的短暂性由于深基坑工程是临时性,建成后会处理掉等特点。而基坑支护体系相对安全指数较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监测观察,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不同土质如软粘土地基、黄土地基等所采取的施工方案也不尽相同,这是基坑区域性特点的表现。

二、深基坑的施工技术

(一)前期勘察

在大型深基坑施工前期,工程单位要安排专业的勘察人员到达施工现场调查取样,而工程单位通过收集到的勘察信息来分析具体的施工方案,如周边环境、开挖面积、开挖深度、设备安排等等,最关键的则是要找准基坑开挖深度及基坑的周边环境。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后期支护方案的优化。

(二)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的选择

施工参数如基坑的支撑形式、几何尺寸及规模等,在确定开挖参数后,同时拟定深基坑开挖方法,如逆作法、盆式挖土法、放坡挖土法等,根据具体实际工程项目进行选择,保证施工有序进行。在开挖过程中,需要确保井点降水正常,先排水后挖土,达到标高后进行浇筑底板和垫层,避免挖掘机冲抓和碰撞。根据施工工期及参数合理安排挖土机械及运输车辆,施工过程中可以合理调度,保证工程的如期进行。

(三)施工中做好支护技术

开挖达到一定深度时,采取支撑方式进行支护并通过回灌技术、井点降水以及挖掘机卸荷等,最大限度减少投资成本及加快工期,同时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充分利用原有支护桩,符合施工要求的前提下保留支护桩,减少成本。前提必须是确保深基坑支护桩施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免基坑周围因降水不当引起土体变形导致周边管线、道路以及邻近建筑的沉降过大和不均。应按照施工操作原则进行支护施工,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处理方法,对于不同的深基坑支护,应采用不同的支撑方式,必要时加设内撑,并采用回灌技术或井点降水进行降水处理。

(四)预应力高压旋喷锚桩技术

某建筑属集金融、办公、餐饮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34.3万m2,其中主楼为一栋339m办公及酒店建筑,地上66层,基坑面积2.7万m2,基坑大范围开挖深度13.45m,电梯井最大开挖深度达负23.65m。是。基坑面积6100m2,基坑大范围开挖深度15.1m~17.8m、电梯井最大开挖深度达21.8m。项目工程基坑周边为道路及邻近住宅及博物馆等重要建筑,对基坑安全要求很高,基坑均采用灌注桩结合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旋喷锚桩拉锚护基坑支护方式(局部砼水平支撑)。

高压旋喷锚桩是以高压泵为动力源,通过水平钻进钻杆、喷嘴将配制好的水泥浆液喷射到土体内,喷射流以巨大的能量将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射穿,并在喷嘴做缓慢旋转和进退的同时切割土体,强制土颗粒与浆液搅拌混合,旋喷成桩后送入杆体材料(钢绞线),浆液凝固后形成圆柱形加筋水泥土固结体—是为“锚桩”。

施工工艺流程

(五)地下水处理

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保持基坑干燥及边坡稳定,以免地下积水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或边坡松动造成事故发生。如基坑土质较软或出现积水,则会导致工人站立困难,影响施工操作,因此在进行基坑施工时,应做好地下水的处理工作。可采用止水法处理地下水,在基坑周边设置止水帷幕,防止地下水进入基坑内,可通过地下连续墙、沉井法或灌浆法来达到止水的目的;也可采用排水法处理地下水,如井点降水和明沟排水等,井点降水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的特点,是处理地下水的好方法。井点降水的具体步骤为:在深基坑工程周围,设置具有渗水作用的井点管,并设置抽水设施,将地下水抽出,直至地下水将至设计高度。井点降水可用于不同形状的深基坑中,对边坡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维持基坑内土干燥可以有效提高深基坑施工效率,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三、深基坑施工注意事项

在进行深基坑施工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在基坑附近不得停放机械或堆放土料,以免造成基坑坍塌,应在在基坑周围设置防护栏杆,并悬挂危险标志及密度网,夜间应在基坑周围设置红色警示灯。严禁施工人员在陡坡及悬壁下休息,为了加强安全防范,在雨天应停止施工作业,雨停后检查边坡四周及土壁的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

应急措施:

(1)坡面产生局部剥离、坍塌的处理:迅速采用土钉挂网固定,并喷射快凝混凝土。

(2)坑底局部涌水涌砂的处理:迅速用麻袋装土反压,并用止水材料封堵以缩小范围,再采用高压注浆等办法封堵。

(3)基坑位移沉降过大的处理:在位移沉降过大区域根据产生的原因可加长加密锚杆,必要时施加预应力;或加大注浆量;或采用花管注浆对土体进行预加固。

(4)出现坡脚滑移的处理:立即停止土方开挖,用碎石或土装入麻包反压坡脚或回填土方,然后用高压注浆固化土体,并在坡脚打入花管并进行注浆以稳固土体。

(5)基坑侧壁流水流砂的处理:若发生事故,则应尽快查找到渗漏点,采用高压水泥注浆固结周围粉砂层使其形成防渗帷幕;加强降水,在必要的时候在渗漏点附近增加降水井,使水压下降;往坑底抛大石块,增加土的压重和减小动水压力,同时组织快速施工。

(6)支护桩、冠梁、腰梁等结构表面开裂的处理:事故出现后,应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查看。若开裂在允许范围内,则采用高密度灌浆料进行补强处理,否则报告支护设计单位进行处理。

(7)钢管内支撑变形的处理:对于钢管内支撑结构应经常进行观测,如果发现变形,应分析查找是否属于结构变形引起的,还是其支撑连接点变形引起的,由支护设计单位提出意见进行处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基坑的施工技术对建筑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施工技术人员对建筑科学合理的施工有助于保障建筑质量,提升建筑施工水平,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小飞,孙勇.浅谈建筑基坑工程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2(13)

[2]林平凯.浅析建筑基坑工程支护的施工技术[J].福建建材,2013(20)

[3]郑利霞.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

[4]李明,刘雪峰.探讨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J].科学中国人,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