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风险管理在门诊抢救工作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猝死风险管理在门诊抢救工作中的运用

成穗莉

成穗莉(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R60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302-02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得出结论:加强门诊病人猝死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猝死病人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猝死风险管理实施

猝死是指未能预期的、非创伤性的、非自杀性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定发病后6h内死亡为猝死,多数作者主张定为1h。我院是大型综合性医院,就诊人员流动量大,病种繁多,工作节奏快。这就决定了猝死发生的高风险性。因此,加强猝死风险管理,是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2009年以来,门诊部针对门诊具体工作特点,分析现存的和潜在的就诊病人猝死风险因素,建立门诊就诊病人猝死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收到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门诊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输液室等18个科室,日均门诊量达2500人左右,门诊猝死发生风险性最大的内科门诊日均就诊人数达1000人左右。126名护士,包括护士长2名,年龄23—53(平均42.3)岁;学历:本科6名、大专54名、中专66名;职称:主管护师73名,护师48名,护士5名。

1.2方法

1.2.1评估门诊就诊患者猝死护理风险危险因素(1)病种多、护理知识局限,易发生护理风险。门诊由不同专科组成,涵盖多系统疾病,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护士在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之外还需掌握心肺复苏(CPR)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2)病情变化快,风险极大。就诊病人多、候诊时间长,有些病人特别是心血管内科的病人容易产生疲劳、焦躁、紧张,情绪激动等心血管疾病的负面情绪,诱发病情变化。(3)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到位,有药品、器械过了有效期的现象。

1.2.2建立健全猝死风险管理体系(1)成立门诊部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下称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组员由感控护士1名、带教护士1名组成。(2)制定门诊病人发生猝死护理抢救应急预案及流程。(3)培训。护士长根据猝死护理抢救应急预案及流程对风险管理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再由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培训其他护理人员。于2009年3月1日开始,每天下午培训2h,连续培训2周,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过关。每年3月重复加强培训1次。

1.2.3门诊病人发生猝死护理抢救应急预案及流程(1)立即抢救,通知相关医生,同时请求急诊科支援。(2)设法通知家属,对病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在家属到来之前应由两人在场清点并妥善保管。(3)现场抢救有效者,送入病房继续抢救。(4)现场抢救无效死亡者,做好尸体料理,并通知相关部门。(5)做好抢救记录。(6)维持候诊秩序,避免围观,保证门诊诊疗工作正常进行。

1.2.4应急预案演练与技能培训(1)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应急预案模拟演练,保证急救流程的正确性。(2)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培训现场心肺复苏的操作程序包括:①识别心跳骤停;②呼救;③基础心肺复苏,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挤压。操作训练与临床上的现场抢救尚存一定差距,唯有真正做到在操作训练中准确、熟练,才能保证在现场抢救时临危不乱。护理人员还要掌握心肺复苏的成功标准:①瞳孔由大变小;②面色(口唇)由青紫转为红润;③颈动脉搏动可触及,意识恢复,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和对光反射出现,或手脚抽动。

1.2.5加强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在门诊每层楼配备抢救车,车内药品、器械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专人每天检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抢救器械性能是否良好,并登记。风险管理小组每周检查1次,护士长每2周检查1次,确保完好率100%。

2结果

实行风险管理前2008年3月—2009年3月,门诊猝死病人8例,抢救成功1例,成功率为12.5%;实行风险管理后2009年3月—2010年3月,门诊猝死病人9例,抢救成功3例,成功率达33.3%。风险管理效果明显。

3讨论

有临床研究认为,心跳骤停者3—5min内即行心肺复苏和除颤,存活率可达49%—75%,但若每延迟1min,患者生存率下降7%—10%,超过12min再行心肺复苏和除颤,其成功率几乎没有。2009年门诊实行了猝死的风险管理,保证了抢救药品、抢救器械的配备、抢救器械性能良好;门诊病人发生猝死护理抢救应急预案及流程的模拟演练,使护理人员从缺乏风险意识及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差到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增强,并改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应对风险的能力大幅提高;从遇到猝死的发生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到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按照平日的流程进行抢救病人,有效地保证了患者在心跳骤停3—5min内进行心肺复苏,尽可能大地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尔真,周旋,陆一鸣,等.652例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分析.中国急救医学,2001,21(4):230-231.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0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