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有效性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有效性观察

包晓丹

(北海市中医医院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治疗的60例中风偏瘫患者,依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差异对比显著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FMA及ADL评分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治疗中,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致残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中风偏瘫;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208-02

中风的证见多端,变化迅速,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特征相似于风性善行数变。当中风之后,患者会带给家庭极大经济负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且此病的病死率,随着抢救及诊断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而降低,但是仍然上升的是致残率。在全国患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大概占据80%,发生率最高的便是偏瘫。此次研究通过对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60例中风偏瘫患者,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是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的是观察组。

其中观察组年龄为(36~74)岁之间,男20例,女10例;对照组年龄为(35~73)岁之间,男18例,女12例。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上等方面,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头针配四神聪、足运感区、百会,以健侧运动区为主,而配用语言区针对的是失语者。而以患侧手足阳明经穴为主的,是体针,阳陵泉、足三里、手三里、外关、合谷、丘墟、太冲、臂臑、曲池、合谷、梁丘、阴陵泉。操作方法:均留针30min,采用的是平补平泻手法,每个疗程中间休息3~5d,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随症加减:舌强语謇加廉泉、哑门;中枢性面瘫加地仓、迎香、下关、颊车;流涎加承浆、廉泉。痉挛期:只选取头针治疗,是为了防止加重肌痉挛,于痉挛期针刺上下肢穴位。针刺时选取足运感区及运动区,针体与皮肤呈30度角,采用沿线透刺,针刺后捻转,每日1次,每周日休息,留针30min;软瘫期:取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以“治痿独取阳明”为原则,针具选用华佗牌针灸针,为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0.3mm×40mm毫针是其规格。每次选取针刺穴位阴陵泉、阳陵泉、臂臑、曲池、手三里、足三里、丘墟、太冲、外关、合谷、梁丘,按上述穴位快速进针,每日1次,每周日休息养针,留针30min,在提插捻转后。除此之外,还需辅以时间为15min的电针中等刺激量。参加现代康复训练,需于针刺结束30min后;恢复期:需按照针刺疗效的反应,在针刺过程中将最有效的穴位寻找出,紧密结合肢体康复锻炼,对进针深度及针刺量的大小进行调整。

1.2.2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需给予常规西医药物,适当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及按摩等,均对患者治疗2周时间。

1.3观察指标

在结束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减少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Epidata数据处理,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患者治疗观察、研究所用全部数据,0.05为检验标准,组间比较用t,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比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差异对比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当中风之后,患者会带给家庭极大经济负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且此病的病死率,随着抢救及诊断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而降低,但是仍然上升的是致残率。在全国患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大概占据80%,发生率最高的便是偏瘫。本次患者在结束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减少程度。相较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67%,在进行治疗干预之后观察组93.33%较为优异(P<0.05);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FMA及ADL评分均较为优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显著性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施宏伟.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7,(7):165-166.

[2]傅勤慧.中风偏瘫针灸治疗方案转化应用及中风证候的主成分分析研究[D].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

[3]潘丽娜.浅析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