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内经》中的医学心理思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解析《内经》中的医学心理思想

郭剑君1郭建强2

郭剑君1郭建强2

(1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中医院014030;2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防疫站014030)

【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444-01

【摘要】《内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它总结了前人关于医学心理思想的认识,成为后世医学心理思想发展的理论基石。以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对心理性病因和诊断、心理治疗、心理卫生等均作了精辟的论述,至今仍具有前瞻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和提高。

【关键词】内经医学心理学思想

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心理学思想的记载和研究在许多古籍中散射着朴素而科学的光芒。古代医家很早就开始研究心理活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懂得运用一些方式消除不正常情绪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来治疗疾病。美国心理学家莫尔菲就曾说:“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而《内经》既总结了前人关于医学心理思想的认识,又是后世医学心理思想发展的理论基石。它以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对躯体性疾病的心理性病因及诊断、心理治疗、心理卫生等均作了精辟论述。

1心理性病因及诊断

《内经》认为情志是致病的的主要因素,《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从心理和言行等方面对情志疾病做了细致分析和分类,明确指出了“狂”病的主要心理原因是情绪的剧烈波动和长期的精神刺激,亦与禀赋、心理类型等因素有关。

2心理治疗

《内经》关于心理治疗的内容甚为丰富,认为心理治疗是一种病因疗法和身心整体治疗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2.1祝由

“祝由”一词始见于《素问·移精变气论篇》:“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势,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通过分析疾病的起因来解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理情绪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灵枢·贼风篇》:“帝又问曰:其祝由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由而已也。”

2.2情志相胜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悲、思胜恐。”提出了以情胜情的心理治疗法则,指出情志过极可引发疾病也可治疗疾病。

2.3暗示疗法

《素问·调经论》曰:“刺微奈何?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这是暗示疗法的最早记载。

2.4言语开导法

《灵枢·师传》指出在治疗疾病时要“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即医生通过解释、鼓励、安慰、保证、暗示等法对患者启发诱导,助其分析病情,说理解释开导以解除病人内心忧烦之苦。[1]

2.5气功治疗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谓:“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素问·异法方宜论》的“导引按”指气功类健身防病方法,包括呼吸、吐纳、叩齿、按摩等,促使患者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改造矫正不良的行为,树立正确行为模式,既可进行心理治疗,又可养生防病。[2]

3心理卫生

《内经》中有许多关于心理卫生思想的论述,其摄生学说提出了人自胎儿时期直到百岁一生各阶段的心理卫生问题,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主要反映一种“防治并重、以防为主、形神俱养、以神为上”的整体辩证观,是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宝贵遗产。

综上所述,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将医学和心理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它把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探索和解决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规律,从而发挥防病、治病及养生保健的作用。[3]《内经》中的心理学思想论述至今仍有一定的前瞻性,不断挖掘、整理和提高,使心理学理论更趋完善、更具时代性,最大程度上实现本土化,拓展医学研究领域,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闫研.《黄帝内经》医学心理学理论研究近况[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6):764-765.

[2]孙丽蕴.徐旭英.《内经》与医学心理学[J]北京中医,2006,25(1):22-23.

[3]王庆其.内经选读[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7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