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胶原质对拔牙后牙槽嵴位点保存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骨胶原质对拔牙后牙槽嵴位点保存的研究

周晓霖陈辉

周晓霖陈辉(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口腔科113006)

【摘要】目的研究拔牙后骨胶原对牙槽嵴位点保存的临床疗效;方法20枚上、下颌后牙拔除后同时给予不同处理,其中6例拔牙窝填充Bio-oss骨粉,6例拔牙窝填充Bio-oss骨胶原,8例拔牙窝传统搔刮血块充盈自然愈合为对照,术后4周、12周分别复诊,摄X线片检查,对牙槽窝的愈合,牙槽嵴宽度进行观察;结果Bio-oss骨粉组与Bio-oss骨胶原组拔牙前及术后12周牙槽嵴宽度测量不存在差异(P>0.05);自然愈合组拔牙前及术后12周牙槽嵴宽度测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Bio-oss骨胶原植入减轻了拔牙后牙槽嵴的吸收,为以后进行种植修复提供一个良好的基骨条件。

【关键词】Bio-oss骨胶原拔牙牙槽嵴研究

牙列缺损或缺失后,种植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修复方法。但是,拔牙后失去了对牙槽骨正常的生理刺激,剩余牙槽嵴将发生不可逆的吸收,降低牙槽嵴的宽度和高度,周围软组织也受到损伤,直接影响种植修复的效果,本文应用Bio-oss骨粉及Bio-oss骨胶原两种材料填充于拔牙后新鲜牙槽窝,并观察其对牙槽嵴宽度保存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5例拔牙后需要种植修复的患者,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4-65岁,平均40.32±5.67岁。每例患者拔牙1-3颗,共计拔牙20颗,其中上颌12颗,下颌8颗,将20个拔牙窝随机分为3组,6例拔牙窝填充Bio-oss骨粉,表面覆盖Bio-oss骨膜,6例拔牙窝填充Bio-oss骨胶原,8例拔牙窝传统搔刮血块充盈自然愈合为对照。

1.2纳入标准

临床检查无糖尿病、甲亢等代谢病及骨质疏松症;口腔牙齿局部无红、肿、痛等症状;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接受复诊;向患者讲述填充Bio-oss骨粉及Bio-oss骨胶原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1.3方法

患者术前1周清洁牙齿,手术前0.2%洗必泰漱口1min,在局部麻醉下行无创拔牙术,保护颊侧牙槽骨壁,避免牙槽窝扩大。拔出患牙后,将牙槽窝残存的牙碎片及肉芽组织清理干净,生理盐水冲洗后,至牙槽窝内出血成新骨创面,分别将Bio-oss骨粉及Bio-oss骨胶原填充于拔牙窝,表面覆盖Bio-oss骨膜做GBR,高度与邻近牙槽嵴顶平齐,粘膜瓣封闭拔牙窝,用4/0可吸收线采用8字缝合法。术后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一周拆线。

1.4测量与观察

全部病例均于术后l-2周、9-12周前后两次复诊,检查拔牙窝愈合情况,取拔牙处牙槽嵴模型。模型宽度测量为经过牙槽嵴近远中向中点处颊、舌面牙弓切线间的垂直距离[1]。

1.5统计分析

使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牙槽嵴高度的比较

实验组行Bio-oss骨粉及Bio-oss骨胶原填充的病例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对照组伤口也愈合良好,外表与实验组无差别。术后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拔牙创面愈合良好,牙槽嵴饱满,高度无明显变化,术后12周,Bio-oss骨粉及Bio-oss骨胶原组恢复的牙槽嵴与周围基本平齐,对照组牙槽嵴宽度明显降低。

拔牙前及拔牙后12周牙槽嵴宽度的比较(mm)

(宽度测量为经过牙槽嵴近远中向中点处颊、舌面牙弓切线间的垂直距离)

注:*P<0.05表示骨胶原组与对照组相比牙槽嵴的宽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示骨胶原组与对照组的牙槽嵴的宽度相比存在差异。

3讨论

拔牙后牙槽窝的愈合主要表现为新骨的形成和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降低,主要是由牙槽嵴的不可逆的吸收造成的,减少牙槽嵴的吸收及周围软组织的萎缩,维持牙槽嵴骨量不变是拔牙后位点保存的重点。本研究以Bio-oss骨粉及Bio-oss骨胶原作为填充材料,观察拔牙前及拔牙后12周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变化,以自然愈合组为对照,结果显示拔牙后12周Bio-oss骨粉及Bio-oss骨胶原填充组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与拔牙前无明显差别,p>0.05,自然愈合组拔牙后牙槽嵴高度和宽度比拔牙前明显降低,提示Bio-oss骨粉及Bio-oss骨胶原填充可以阻止牙槽嵴吸收,与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1]。

为了保持牙槽骨的体积和外形,需要在拔牙后即刻在拔牙窝内植入人工骨材料,而且这种材料能被新生骨完全代替。目前选择生物骨替代材料的标准为:材料具有引导血管长入的能力;本身具有生物安全性;可以被新骨完全替代;能诱导骨生成。Bio-Oss骨粉[3]是一种碳酸盐磷灰石晶体,目前,Bio-Oss骨粉作为骨移植材料广泛的应用于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如充填缺损的牙周骨、提升上颌窦、牙槽扩展及义齿种植,Bio-oss骨粉的缺点为:骨粉为分散的颗粒状,临床应用时难以塑型,在牙槽嵴位点保存中存在缺点。而且常需颊舌侧黏骨膜瓣或游离龈瓣封闭拔牙创口,这样会增加创伤,减少角化龈。本研究中显示Bio-oss骨粉能阻止牙槽嵴骨吸收,与高晓蔚[4]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应用的Bio-oss胶原是较理想的植骨材料,具有很好的占位与支架作用,能引导新骨形成,促进骨再生,具有良好生物组织相容性。Bio-oss骨胶原具有良好的GBR效果,其由90%Bio-oss骨粉和10%胶原纤维组成,盐水略为浸泡后易于塑型,胶原吸收缓慢,4-6周逐渐被新的骨细胞所代替,对于拔牙窝嵴顶处牙龈上皮的爬行覆盖具有促进作用。余兰[2]等将Bio-oss骨胶原直接填塞拔牙窝,所有拔牙创口都予以开放,或仅进行轻微拉拢缝合。这种方法也能有效地保留牙槽嵴的骨量和相应软组织量,避免了关闭拔牙创口导致的角化龈丧失。

总之,Bio-oss骨胶原在作为填充材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健.Bio-oss和Bio-oss骨胶原保持牙槽骨量的临床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9,23(1):4-6.

[2]余兰.拔牙窝位点保存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2,10(2):86-89.

[3]杨明德.拔牙后牙槽嵴位点保存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39(2):211-213.

[4]高晓蔚.两种骨代材料引导组织再生用于牙槽嵴保存的可行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9):5384-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