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马晓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马晓梅

马晓梅

(甘肃省广河县城关小学731300)

【摘要】: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因素。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学会积累,定期总结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培养、阅读、能力、习惯、喜悦、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因素。阅读的教材是书面文字符号。阅读是让孩子在感知文字符号之后理解意义获取信息的。因此,让孩子充分感知文字、发展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孩子的阅读能力初步的形成与老师的语文教学息息相关,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多数学习成绩好,而且学的轻松;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多数成绩上不去,学的还挺苦。因此,我在教学时格外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般孩子的阅读能力低有三种原因:1电视节目的影响。孩子受各种各样的舞蹈、音乐、神话故事、科幻故事等电视节目的吸引,不能静心地阅读课外读物。2旧观念的束缚。有些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成绩,因此,强迫孩子重复地、大量地做课堂作业,轻视课外阅读。3家庭和学校不能很好配合、及时指导,家长不能为孩子选择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的读物;不能合理、科学地安排孩子的阅读时间,处理好阅读和其他活动的关系;如何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把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起来是关键问题。应该在老师科学指导下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使学生在广博的阅读中学会直觉思维。如何激发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呢?我尝试了以下的一些方法:

一、授人以渔

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教师应该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应着重教会以下几种方法:

1.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要还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发现,探索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尽量多地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来阅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

2.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

在布置预习时,让学生独立地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再抓重点词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不少小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籍,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所以我们从低年级起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认真读书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自我评价习惯等等。久而久之养成习惯,提高了学习能力。

4.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的读

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熟,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童话故事、历史故事可以作为表演的剧本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可以加深记忆、领悟思想感情。如《完璧归赵》、《晏子使楚》、《丑小鸭》等。

5.学会积累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如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6.阅读教学后进行仿写、续写

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然后进行仿写、叙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如在读完《凡卡》后进行续写,读完《师恩难忘》后仿写一篇《我的老师》,学完《山中访友》后仿写一篇游记。总之,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二、利用影像,突破难点,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感知只是认识的开始,理解才是目的。理解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认识和深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记述和介绍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性状、特征等的课文,它们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课文反映的客观事物连教师自身也未见过,仅凭教材、教参的文字介绍和简单的图示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若善于巧借电教媒体来解决,则为理解课文、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知识铺平了道路。

大多数老师及学生只在乎课内阅读而忽视了课外阅读。吕淑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这中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得益于课外书。”正因为我们以前不注重课外阅读,才致使大部分学生高分低能,才使语文学科成了学生最讨厌的科目之一。韩寒在一本书里曾说过,他上语文课基本不听,大多时间是用来看课外书的。可见课外阅读对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发展的重要性。

三、定期总结一次课外阅读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读书重在勤,每日坚持是关键。养成爱读书乐读书的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让好书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就应该从小开始。广读博采,只要适合我们的就拿来读一读,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多读几遍,喜欢的一本书还可以反复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给自己定一个计划,例如“睡前一读”、“午读时间”,建议在周末去图书馆、书店过一把读书瘾。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召开读书主题班会,讲故事、课外阅读比赛,依此促进阅读成果。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轻松、愉快的领着孩子去书的海洋里遨游吧。我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去引导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自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让我们在书的世界里自由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快乐,收获成功,相信你会爱上阅读。一切尽在阅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