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改变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网购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改变探析

彭丽

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教学考评中心江苏徐州221000

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它的服务必然围绕着纸张文献和图书馆馆舍的展开。中国图书馆由于受封建时期皇家图书馆、古代藏书楼的影响,图书馆和图书馆文献是为少数人服务的。

一、网购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彻底摧毁了“田园式”的传统图书馆模式,也给图书馆的自下而上发展空间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受到严惩冲击,促使传统的机制、运作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型服务模式的雏形已出现。图书馆服务工作从满足书刊代阅的文献需求为主,转移到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知识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模式。网购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形成了新模式,其主要特点:

1.开放型服务模式

图书馆开始突破围墙,跳出固定场所,主动接触社会,摆脱了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面向网络环境,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建立了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例如:国家图书馆利用网络环境和设施,扩大读者范围和领域,在电子阅览室开展各项网络信息服务,每天上网浏览图书的读者已达50—60万人次,是每天来馆读书的读者的几十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在完成公益性服务的同时,开展各种类型的有偿信息服务,已经得到社会和读者的认可。不仅可以弥补国家投资的不足,也可以促使图书馆有自我生存的自身发展能力。

2.主动型服务

面对社会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走出图书馆,面向社会,面向需求,上门服务。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工作人员主动与用户联系,了解需求,采用新的服务方式,主动为读者服务。例: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的剪报中心,主动与大中型企业联系,了解信息需求,编辑专题剪报,提供信息服务,收到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清华大学图书馆,聘用专业人员为学科馆员,提高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质量,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

3.针对型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建立,图书馆开始冲破传统服务模式,紧密地配合社会需求,提供特色服务,有针对性地服务,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率。例如:国家图书馆强化为政府立法决策服务,在近两年的“两会”期间,24小时全方位服务。近期与国家机关和各部委图书馆联系,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主动提供政策法规方面的专题咨询服务。上海图书馆主动向政府机关定期提供城市建设、市场发展等宏观决策性信息。浙江图书馆针对本省的经济发展,主动为大型企业服务,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二、网购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1.网购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1)国家应该从宏观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我国图书馆网络与科技、教育、经济等专网及其网络有联系,在国内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强化网购条件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现网络资源配置的优化、网络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综合信息服务。有计划、分期分批建立不同类型的数字图书馆,促使更多的有中国特色数据库在网上服务。

(2)实现图书馆网络化和知识信息的社会化管理,建立网络化信息保证组织和体系,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法、数据库法,确保网上信息安全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3)图书馆利用自己“社会大学”、“没有围墙的大学”的特殊环境,有意识地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培养中国读者的信息素质、信息意识能力,加强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的国际合作,学习先进国家的信息技术,熟悉和掌握各国的信息资源特点。

2.网购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对策

(1)树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宏观协调,分工合作。在网购环境下,我国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由于原有格局分布,必然是多中心、多系统、多层次、多类型的局面,因此,在网购环境下更要强调分工协调,资源与信息的网上共享,网上服务共享,避免各自为政。

(2)强化网购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要提供信息本身的价值,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提高服务质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图书馆要通过服务,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扩大服务的效果和服务的能力,使人们在网络和信息时代离不开图书馆的服务。网上书库图书馆要利用自己占有信息资源、快速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的优势,利用网络环境,对电子资源进行浓度分析与重组,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图书馆服务人员要掌握信息源,了解信息资源分布状况,信息网络的分布,熟悉网上信息机构,更好地组织网上信息,为读者服务。

(3)探索网购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网络环境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机会,图书馆应抓住这个机会,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务赋予新的内容和方式。图书馆的整体组织、人员安排、业务流程都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方式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来发挥新的效益。例如:图书馆的查询、外借预约、馆际互借等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功能实现。同时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