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展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培养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创新开展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培养与管理

张婧

张婧内蒙古二连浩特市第一中学012600

目前,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美术高考制度也会进一步完善。作为基础教育,应该顺应这种大趋势去培养专业学生,有计划的培养多方面的素质人才,从宏观上把握美术高考的实质,特别是对于考生而言,应在抓好基本技巧训练的同时努力提高欣赏水平,培养艺术敏感性和艺术个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要实施“循序渐进”的阶段性教学规律

许多中学美术教师在强大的高考压力下,急功近利急于在学生身上出成果,过早、把专业中最高要求强加于学生的身上,造成学生无所适从地手足无措的结果,最终事与愿违,使学生到高考前反而不知道美术专业各门课如何操作、作品中的问题无法全面顾及,显露出基本功底子不足的弱点,没有信心去应对高考。虽然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是一个老调重弹的字眼,但大多数美术教师不能正确地去运用它。笔者在日常培训中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制定了教学的阶段和阶段目标,并且根据制定的目标进行教学研究。

二、指导学生处理好专业和文化课的学习关系

美术特长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和其他学生相比,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学习负担要重一点、经济开支要大许多。他们要多学习一门专业课,而这门专业课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又相当广泛。这一切在无形之中就会给学生增加很大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文化、专业两耽误,进而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严重的会造成一无所获的后果。要解决诸多问题的关键是除了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有意义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要把握美术学科特征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应注意“因材施教”与把握学科特征两者紧密结合。针对学生个人的基本素质分别对待,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但必须使人人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与进步;高中学生通过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陶冶情操,了解和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个性。在把握学科特征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时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本来生动有趣的美术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这既不符合高中生的认识规律,也不符合美术欣赏的学科特点,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美术的学科目标也难以实现,并将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将教材知识融会贯通,自我消化后深入浅出地表述出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能力不仅要以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积极的情绪,特别是愉悦的心情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融洽师生情感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设置思维荒漠、留悬念等方法,当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瞬间捕捉到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特别是对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来说,只有使他们的兴趣受到激发,才有可能让他们的更多方面都得到培养和锻炼。

四、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一个人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要经过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下引导产生。只有根据高中阶段美术特长生的兴趣和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目标,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特别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客观地认识学生群体的现实水平及个体差异性,分层次教学,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实现学生的目标,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开创自己的独特见解。推行“带着问题学的方法”,以加强学习者对美术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用的信念。减轻美术专业学习过重的负荷,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针对近几年美术高考课目设置课程,做到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明确,加强双基与能力培养,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进行系统素描训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整体而全面地观察世界,促进学生眼、手、脑高度协调,在素描的训练上强调:1.整体的观察事物。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以致造成包括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方面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学习方法,善于总结经验避免学生走弯路。例如学生画一幅静物画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静物的形状、比例、明暗、构图等处理关系,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在尊重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允许对局部的色调进行调整、或减弱、或加强的艺术处理,但强与弱的对比程度经过长期的正确训练才能很好地把握。2.在学习上要有明确的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存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作画者的主观能动性,用头脑去画画,才能真切地体会表现物体,作品才能打动人。3.要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要有一个认真“观察”对象的过程。包括对象的形体、比例、气质、个性等,并把对象鲜活、生动的第一印象和基本特征瞬间地表现出来。4.从整体出发。大胆取舍,理智分析,冷静思考,撇开其他各种因素,以画面为中心,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与处理。5.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能力有强有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

总之,在教学的实践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选择最好的方法去达到最佳效果,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这才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方向和所期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