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涟水1956~2012年麻疹季节性分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涟水1956~2012年麻疹季节性分布

陈玲薛士银(通讯作者)

陈玲薛士银(通讯作者)

(江苏省涟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涟水223400)

【摘要】目的探讨麻疹流行的季节性规律,为制定麻疹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对涟水县1956~2012年的麻疹季节性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涟水县1956~2012年的麻疹季节性分布的M值为0.4997,r值为0.5480。结论麻疹发病有季节性分布特征,疫苗干预可使麻疹发病高峰日后移,但不会改变麻疹发病的季节性流行规律。

【关键词】集中度法圆形分布麻疹季节性分布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049-02

分析疾病的时间聚集性分布是疾病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常见的方法有相对数、季节性指数、线状图以及二项分布、圆形分布等方法。目前,向量合成表示法—集中度也较广泛地应用于分析传染病的季节特征[1]。本文试用圆形分布及集中度法对涟水县1956~2012年麻疹的季节分布作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1956~2003年全县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室的相关报表和资料,2004~2012年的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涟水县统计局。

1.2方法将麻疹疫情分成无麻苗期(1956—1966年)、麻苗推广期(1967—1978年)、计划免疫初期(1979—1988年)、计划免疫巩固期(1989—2005年)、消除麻疹期(2006—2012年)五个阶段,并将发病数按月进行统计;按月统计发病数,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方法[1,2]分析不同阶段麻疹发病的时间分布特征。

1.3分析方法

1.3.1集中度用以上资料计算各种疾病月发病数与其全年发病总数之比,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集中度[2]。

角标准差将平均角换算为发病高峰日,用ā±1s、ā±1.96s分别估计出发病高峰期及流行期。

1.4统计学分析采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3进行统计。

2结果

2.1不同阶段麻疹发病与死亡情况涟水县在1956—1966年期间:共发生麻疹43462例,死亡20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9.23/10万,死亡率为0.41/10万,病死率为0.46%;无麻苗期(1956—1966年):共发病23260例,死亡1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62.55/10万,死亡率为2.73/10万,病死率为0.75%;麻苗推广期(1967—1978年):共发病15640例,死亡2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4.78/10万,死亡率为0.29/10万,病死率为0.17%;计划免疫初期(1979—1988年):共发病2340例,死亡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62/10万,死亡率和病死率均为0;计划免疫巩固期(1989—2005年):共发病1998例,死亡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73/10万,死亡率和病死率均为0;消除麻疹期(2006—2012年):共发病224例,死亡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8/10万,死亡率和病死率均为0。

2.2集中度用上述方法计算出涟水县1956-2012年麻疹的按月发病构成,总集中度M值为0.4997,说明乙脑在我县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2.3圆形分布用圆形分布相关计算公式计算出麻疹发病在1956-2012年高峰期为2月22日~6月28日,流行期为1月8日~8月27日,发病高峰时点在4月26日;无麻苗期:发病高峰期为2月24日~6月27日,流行期为1月5日~8月24日,发病高峰时点在4月26日;麻苗推广期:发病高峰期为2月23日~6月25日,流行期为1月6日~7月22日,发病高峰时点在4月25日;计划免疫初期:发病高峰期为3月2日~6月22日,流行期为1月7日~8月14日,发病高峰时点在4月27日;计划免疫巩固期:发病高峰期为3月6日~7月9日,流行期为1月5日~9月7日,发病高峰时点在5月8日;消除麻疹期:发病高峰期为2月16日~6月13日,流行期为1月10日~8月9日,发病高峰时点在4月16日。

无麻苗期、麻苗推广期、计划免疫初期、计划免疫巩固期、消除麻疹期五个阶段,5个不同时期麻苗发病的平均角(ā)分别为115.89°、114.17°、116.63°、127.30°和105.28°。

3讨论

3.1集中度(M)说明疾病的群体现象在1年中的集中程度。M值为1时,表示最大极限,说明一年内的疾病总数集中在一个月内,M值为0时,表示最小极限,说明一年内的疾病总数均匀地分布在12个月内,M值大于0.9时,说明疾病有严格的季节性,M值在0.7~0.9之间,说明疾病有很强的季节性,M值在0.5~0.7之间,说明疾病有较强的季节性,M值在0.3~0.5之间,说明疾病有一定的季节性,M值在0.3以下,说明疾病的时间分布比较均匀[4,5]。本次研究麻疹的M值为0.4997,表示麻疹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

3.2圆形分布(R值)说明疾病发病的集中趋势,还可反映出疾病高峰期的时间范围。R值介于0~1之间,若R=0,表示某病没有一个平均的方向;R=1,则表示疾病发病都集中在某一期间[2]。r值愈大,s值愈小,表示角的数值愈集中,即发病季节性愈强;反之,r值愈小,s值愈大,表示角的数值愈分散,即发病季节性分布愈弱。本次研究麻疹的r值为0.5480,表示麻疹的发病有季节性分布特征。

3.3集中度综合全年各月的发病情况,分析方法简明,结果真实,不受样本大小的影响,是分析季节性分布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但其值不能反映出疾病的发病高峰时间及发病高峰时间范围。圆形分布可以反映出疾病在周期时间内的发病高峰时间及发病高峰时间范围,但其结果的判定要受样本大小的影响,表达短期内疾病的季节分布情况较好。

通过对1956~2012年麻疹的发病季节分布分析,高峰日范围从2月底至6月下旬,流行季节有所后延。提示在麻疹预防控制工作中,提高易感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增强人群免疫屏障水平,尽量推迟以至消灭麻疹的流行高峰仍是主要措施;其次要针对发病高峰推迟的特点开展防控工作,不能只重视冬春季疫情而忽略其他季节疫情的防控工作。也提示计划免疫及冷链运转以来,虽能大幅度降低麻疹流行强度,延长流行周期,但不能改变麻疹的季节性变化,我们应根据发病季节变化,调整相应防治措施,以减少发病高峰,降低麻疹发病率。

参考文献

[1]董芬,邱伟.集中度与圆形分布法分析常见传染病季节分布比较[J].职业与健康,2002,18(5):87-88.

[2]刘必永.试用集中度评价疾病的时间聚集性[J].中国公共卫生,1990,6(8):367-368.

[3]郭祖超.医用数理统计方法[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22-139.

[4]阮礽辉,陈秀红,林大友.应用集中度分析尤溪县法定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布[J].中国卫生统计,1996,13(4):28-30.

[5]吴泰顺,张勤.试用集中度研究疾病的季节性[J].中国卫生统计,1996,13(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