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

李乐元

(湖南省邵东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8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效果。方法抽取我科2016年的1月~2016年的12月所诊治且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9例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抽取我科2015年的1月~2015年的12月所诊治且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8例患者做为对照组。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及常规护理,对比施护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相比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更低;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意义重大,能帮助患者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并充分体现护理效率性。

关键词:血液透析;风险管理;护理管理

血液透析是帮助处于肾脏疾病终末期患者延长生存期限重要的手段,而既往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大多年龄偏大,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透析期间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在护理方面予以重视,帮助患者对风险因素予以有效干预,对于患者来说意义积极[1]。本文分析了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抽取我科2016年的1月~2016年的12月所诊治且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9例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抽取我科2015年的1月~2015年的12月所诊治且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8例患者做为对照组。研究组纳入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是(59.7±5.3)岁;病程4~18年,平均病程是(5.8±3.5)年。对照组纳入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是(58.2±5.6)岁;病程5~18年,平均病程是(6.1±3.7)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2016年初我科对血液透析相关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优化,以提高治疗及护理安全性为重点,将护理风险管理贯彻于血液透析护理工作。此次研究所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透析期间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施行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如下:①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特点、病情严重程度及存在的症状表现制定应急和风险处理预案,包括有:事故突发抢救、透析期间突发严重症状时处理、用药不良反应处理、非计划拔管处理以及并发症处理相关预案;其次,针对不同工作性质、不同资质护理人员设计相应的管理计划与,最大程度提升参与护理人员在不同情境中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协作性和配合度,包括有:紧急状态下调配人员、低资质护理人员培训、透析设备与器械排查故障等管理方案。上述预案内容制定完成,经科室护理人员共同论证、修改,印制成表格,发放给施护人员收治学习。②积极落实各项制度,同时加强对参与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各项医院颁布的规章制度、科室制定的风险管理预案,要求护理人员熟知护理风险管理掌握肾脏疾病患者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处理与预防方法,熟练掌握各项护理干预技巧(如沟通技巧、评估技巧、心理干预技巧等)。③基础护理,患者病情复杂且多数年龄偏大,护理的难度也相应上升,护理人员要根据掌握的患者治疗为每名患者建立风险档案,详细记录患者各阶段治疗的情况和临床护理重点,而每天交接班的人员也要做好风险档案的记录、交接工作,确保不再细节上有所疏漏;重视对患者的认知以及心理进行干预,避免患者的认知程度受限和存在有不良的情绪导致风险事件发生,在治疗开始时普及疾病知识,引导患者参观透析室,以灵活的形式讲解透析方法,说明透析过程需要患者注意的事项,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治疗期间,患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心理状况堪忧,常常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增加了发生护患纠纷的风险也降低了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需要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准确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准确评估并分析原因,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干预手段,尽可能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④透析过程的风险管理,营造舒适的透析环境,定期对透析时进行消毒处理;患者内瘘穿刺局部要加强观察,予以重视,定时检查固定情况并更换敷料,注意操作全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患者发生穿刺管脱落或感染;透析的过程中,注意管患者插管局部及穿刺处是否有渗血或导管移位的现象存在,准确掌握追加肝素剂量,定时查看透析机是否存在凝血;实施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脉搏、呼吸、血压等,注意问询患者的主诉,若了解到患者存在出汗、抽搐、心悸、头晕、耳鸣现象,立即报告给医生,并积极排查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对患者偷袭前后体重变化予以密切观察,帮助患者准确进行计算并予以干预;分开保持患者与患者之间的血液标本,避免血液输错[2]。

1.3观察指标

在接受透析期间统计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观察指标包括并发症、护理纠纷及意外事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获得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实施综合处理,使用`x±s代表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透析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相比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更低,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我国各类肾病的发生率在近些年显著增长,而血液透析做为此类患者用以延长生存期限有效的替代疗法,而与之相关的护理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患者接受血液透析,常常需要长时间、每周多次的透析治疗,而在此过程中,高效的护理工作积极且重要[3]。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液透析患者中不少患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心理状况不佳,配合度、依从性也不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患纠纷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风险管理理念的运用,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风险事件的发生[4]。护理风险管理的工作重点在于提供给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尽量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治疗效率[5]。

此次研究给予研究组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调查既往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风险时间,总结护理失误经验,完善护理风险实施计划,通过针对不同患者及施护人员相关预案的制定,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性及施护人员的协作性,优化透析环境,并在偷袭前后帮助患者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预防。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相比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更低;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明显,P<0.05。表明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意义重大,能帮助患者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并充分体现护理效率性。

参考文献

[1]吴传芳,席明霞.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5):97-98.

[2]丛凤爽,张春梅.血液透析护理中风险管理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257-258.

[3]邵素美.风险管理在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8):73-74.

[4]谈青.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71-72.

[5]姚冰,封文媛,张晓华,等.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1):6705-6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