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自我管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方津晶

(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808)

【摘要】目的:研究自我管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社区的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40名,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其中干预组120例,对照组120例,干预组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宣教和指导未进行自我管理干预。结果:两组组内干预后与干预前SBP与DBP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干预组效果更加明显,两组组间干预后SBP与DBP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关键词】自我管理干预;高血压;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060-02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了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人们寿命的不断提高,因此我国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是社区医生的一个重要工作[1],高血压之所以反复发作,且难以控制,主要是因为很多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高血压相关的医学知识和处理方法较为匮乏,缺乏自我检测和治疗的行为,因此如何能够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方式,对于高血压以及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社区作为直接面对患者的基层医疗机构,对高血压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我社区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开展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社区的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40名,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具有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具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可以进行有效沟通,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其中干预组120例,男80例,女40例,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为57±1.5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例,高中以上21例,初中以上60例,初中以下38例,对照组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为59±1.3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4例,高中以上20例,初中以上57例,初中以下39例。

1.2方法

干预组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干预,具体包括:(1)首先由社区所在医生,通过查阅病例和电话用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健康状况,并建立社区高血压患者档案,成立自我干预小组,并在小组内进行互相学习,制定干预方法。(2)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和自我管理资料卡,通过详细的随访和电话沟通,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找出其重要的危险因素,来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计划,每周通过患者复诊或者电话随访,来记录患者的自我管理执行情况及血压指标,如果连续2~3周执行情况不好,干预小组将派成员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用以了解患者的情况,可酌情修改计划。(3)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培训,并发放宣传材料,主要对患者讲解内容包括: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讲解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概念和意义。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身体锻炼,控烟控酒,合理的生活习惯,并按照自身条件与医生沟通自我管理计划的执行和调整。(4)对患者家属也进行培训,由于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导致自我管理执行效果较差,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需要医生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建设,同时也需要患者家属对其进行督导以及鼓励,因此医生在宣教的时候,鼓励患者带其家属一起,并共同参与到督促患者自我管理中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宣教和指导未进行自我管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SBP和DBP值,管理两组合理运动、按时服药、合理饮食、控烟控酒、规律生活的自我管理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22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值小于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SBP与DBP干预前后比较

从两组SBP与DBP干预前后比较表中我们发现,两组组内干预后与干预前SBP与DBP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干预组效果更加明显,两组组间干预后SBP与DBP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两组自我管理效果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干预组合理运动、按时服药、合理饮食、控烟控酒、规律生活指标中,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其中合理运动干预组为98例,对照组为82例,按时服药干预组为101例,对照组为78例,合理饮食干预组为97例,对照组为79例,控烟控酒干预组为56例,对照组为32例,规律生活干预组为106例,对照组为85例。

3.讨论

在高血压整个病程中,患者对自身的自我控制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研究表明通过健康管理和宣教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3]。常规医院所用的宣教方式,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方面还有所欠缺,而对于高血压这类慢性病患者,通过患者的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降低患者治疗费用,而通过对患者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可以有效缓解该问题,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通过采用自我管理干预的干预组,相较于对照组,血压得到了更好的控制,且自我管理的各项指标中的患者例数中,干预组均多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参考文献】

[1]郭东锋,潘建清等,深圳市福田区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J].2015,22(5):596-598

[2]朱琴淑.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态度与行为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23(5):263-264.

[3]王培玉.生活方式管理的理念与意义[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2):57-58

[4]朱秀娟,赵媛媛,王芬等.以健康俱乐部为载体的社区健康自我管理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加14,26(6):56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