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丝弓矫治器弓丝断裂临床分析

/ 1

直丝弓矫治器弓丝断裂临床分析

袁飞包锡健

(山东临沂市蒙阴县岱崮中心卫生院;276216)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030-01

近年来,直丝弓矫治得到广泛临床应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矫治器弓丝断裂,影响了矫治效果,阻碍了矫治进程。本文对60例弓丝断裂原因进行了临床分析。

1.材料方法

本文随机选择2015---2018年在我院结束治疗患者60例,男性26例、女性34例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按常规分步骤矫治,12---20月完成矫治.矫治弓丝的使用,遵循“从软到硬,从细到粗,从圆到方”的原则,逐渐更换.常用的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制的“中国镍钛牙弓丝”0.36mm(0.014英寸),0.41mm(0.016英寸),0.46mm(0.018英寸)“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研制的正畸钢丝0.36mm,0.41mm,0.46mm.美国产(0.01×0.022英寸)。(0.018×0.025英寸)的方丝。

2.结果

矫治60例患者中,有20例出现34次弓丝断裂,均发生在圆弓丝,大多为镍钛弓丝,占67.7%,不绣钢丝占32.3%上颌占37%,下颌占63%。

3.讨论

3.1断裂的危害

弓丝断裂后,弓丝形状改变产生异常方向力量,失去引导和控制牙齿移动的方向,特别是在借助橡皮圈或螺旋弹簧加力时,失去支抗,影响矫治进程。其次,断裂需更换弓丝浪费材料,增加成本,如断端翘起,易刺伤口腔软组织,给患者带来痛苦。

3.2弓丝段裂常见原因

3.2.1弓丝跨度大在矫治初期,牙齿严重错不齐,或个别牙齿未萌出到位,弓丝不能入托槽沟内,以及矫治需要拔牙的间隙处,相邻两托槽距离大,其弓丝增加了跨度。使得弓丝的许可工作负载降低,由此弓丝产生变形弯曲,在外力作用下,主要是咀嚼力反复作用,导致弓丝断裂。由于牙齿的覆盖关系,垂直向的咬合力,多作用于下颌弓丝,因此下颌弓丝发生断裂多于上颌。矫治初期,使用细弓丝,承受许可工作负载小。弓丝越细,发生弓丝断裂率越高。随矫治变化,牙列排齐,拔牙间隙关闭,托槽间距缩小,弓丝断裂发生亦减少。

3.2.2托槽和带环脱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托槽和带环脱落,使弓丝受力的方向发生改变,产生弯曲甚至形变,导致弓丝断裂。其中带环脱落危害最大,带环松动脱落时,在支抗磨牙的上下浮动,带环颊面管近中对弓丝产生剪刀的力量,使弓丝在颊面管近中处发生断裂。

3.2.3弓丝弯制问题为达到矫治需要的各种矫治力,需要在弓丝上弯制各种形状的弹簧曲,弯矩最大处易产生恒久形变,也是产生应力量大处。弓丝弯制过程中在该处出现刻痕和锐弯,弓丝结扎后,承受口内外力量时,局部应力承受能力降低,弓丝变形断裂。为了保持牙弓长度,在颊面管远端、弓丝末端要回弯,而镍钛弓丝需要退火处理后才能回弯,退火的镍钛弓丝失去刚度,断裂常发生在正常弓丝与退火交界处;如果弓丝退火距离过长,进入颊面管内或镍钛弓丝光滑,出现左右移动,弓丝一端退火部分进入颊面管内,特别位于颊面管近中侧处时,弓丝更易断裂。因此,在断裂弓丝中,镍钛弓丝多于不锈钢丝。

3.2.4患者自身问题矫治患者大多数为儿童,缺乏自制力平时使用不当,不能采取正确咀嚼方法,或经常进零时,喜欢咀嚼硬的食品,过大的咀嚼力,反复作用于弓丝上,导致弓丝断裂。矫治器附件脱落,或弓丝移动,长的一端刺伤口腔软组织,而自行采取

不当的处理方法,而将弓丝折断。

3.3注意及改进事项

持续的矫治力是保证正畸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防止或减少矫治弓丝发生断裂。因此,在矫治初期,粘着托槽和带环位置要准确,对脱落的托槽和带环及时粘着。尽量减少弓丝的跨度,弯制弓丝操作要仔细、准确。多作圆滑的弯曲,减少恒久变形发生的的可能。对患者加强口腔矫治矫治知识与注意事项的宣教,以求得在矫治过程中的配合,减少对矫治附件的损坏,以提高矫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