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职工慢性病状况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高校教职工慢性病状况调查分析

王金太秦爱东潘慧英王凤秀马蕾彭爱东何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15

摘要: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慢性病患病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职工的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对高校教职工体检资料和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校教职工慢性病检出率大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血压、高脂血症、血糖升高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体重超标肥胖与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血糖升高呈正相关;高血压相关知识、慢性病种类及其危险因素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结论:生活方式是慢性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应采取综合有效的预措施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等院校;慢性病;调查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collegefaculty,chronicillnessesfortargetedtostrengthenstaffprovideevidenceforhealtheducationandhealthguidance.Methods:thephysicalexaminationdataofthecollegeteachersandquestionnaireswereanalyzed.Mostchronicdiseasedetectionresults:thecollegeteachersishigherthanthenationalaverage,hypertension,hyperlipidemia,elevatedbloodglucosedetectionrateincreaseswithage,overweightobesityandfattyliver,hyperlipidemia,hypertension,elevatedbloodsugarwerepositivelycorrelated;Hypertensionrelatedknowledge,typesandriskfactorsrelatedtochroniclowawarenessofknowledge.Conclusion:thewayoflifeisanimportantfactorthatchronicdiseaseshappencomprehensiveeffectiveadvancemeasuresshouldbetakentoreducetheoccurrenceofchronicdiseases,improvethelevelofthestaffhealth.

[keywords]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Chronicdiseases;Investigationandanalysis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即慢性病特别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患病率呈日益增长的趋势,多项研究发现高校教职工慢性病患病状况更为突出,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高等院校教职工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特殊群体,高校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在社会上的关注度很高,对这一部分群体的健康状况予以重视,并研究高校教职工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和致病危险因素,积极寻求解决对策,对提高高校教职工整体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共1368例,其中男性736例,女性632例,平均年龄50.4±2.1岁;本科及以上学历834人(60.96%)、大专以上学历人357(20.01%)、中专及以下学历人177(12.94%)。

1.2方法

1.2.1体检委托慈铭和爱康体检中心由医学专业人员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内科、外科、眼底、视力、拍胸片检查、做心电图、B超检查肝胆脾胰双肾,使用彩超检查乳腺、颈动脉。抽血生化检测血糖、血脂、肝功能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肾功能、肝功能、血尿酸、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查血系列、血沉、尿系列等。

1.2.2调查采取统一的问卷和方法,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指导被调查者填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抽烟及饮酒状况。慢性病知识的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参加锻炼的情况,调查后对所有问卷进行复核,对存在问题的问卷进行及时更正。

1.2.3诊断标准依据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第7版[3],(1)BMI标准,BMI在18.5—23.9为正常,24.0—27.9为超重;≥28.0为肥胖[5]。(2高脂血症:TC>5.18mmol/L,LDL-C>3.37mmol/L,HDL-C<1.04mmol/L,TG>1.70mmol/L。(3)高血压: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4)血糖升高:空腹血糖(FPG)≥6.1mmol/L或已确诊糖尿病。

1.4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双录入,核对无误后转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收录的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一般情况:1368名教职工,高血压患者267例,占总人数的19.52%;高脂血症患者274例,占总人数的20.03%;糖尿病患者53例,占总人数的3.87%;肥胖症患者206例,占总人数的15.06%,超重者583例,占总人数的42.62%;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女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及女性肥胖、超重率均呈增高趋势,女性糖尿病高发年龄段为50~54岁,男性糖尿病的高发年龄段在60~64岁,其他慢性病的患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身体状况与运动方式问答

生活规律占67%,不规律33%,其中熬夜:经常28%、偶尔26%;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31%,伴有睡眠障碍有15%。运动方式选项中最多的是散步占57%,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占到13%;每周运动2~3天占34%,很少或不运动占到46%;每次运动小于30分钟占到45%,每天静坐(含上班、开会、校际班车、看电视等)的时间:小于4小时24%、大于4小时33%。

2.3、压力问答近6个月来感到精力充沛32%、疲倦者22%、很疲劳17%,7%没有作答。面对来自工作、生活、家庭的压力,总感觉到压力大者占28%,经常感到紧张、忧虑者9%,有24%近6个月以来没有到公园或郊区游玩、放松。

2.3、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和常见慢性病的预措施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高血压相关知识、慢性病的种类及其危险因素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则较低。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而且对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影响,慢性病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3]。

近几年的研究显示,高校教职工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影响教职工健康的主要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等,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肥胖,不良的生活方式等[4]。

本研究结果显示,受检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0.3%,而血压升高是诸多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所以注意控制体重是防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教职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等。本次调查中,约有一半人体质量超标,肥胖率占总人数的15.5%。肥胖者的脂肪细胞增殖肥大且数目明显增多,瘦素细胞较少,该类人体对胰岛素的亲和力下降,而且胰岛素受体数目在肥大的脂肪细胞表面也相对减少,这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此外,在同一年龄段人群中,男性肥胖和超重高于女性,这与男性饮食缺乏控制、运动不足及喜食高热量食物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现状应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肥胖、超重本身即为慢性病,而且肥胖还会对其他慢性病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倡导维持正常体质量是防治慢性病的重要内容。高校医务人员应对教职工加强合理搭配膳食的指导,在保证营养充分供给的前提下,让他们加强体育锻炼,减少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定期对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和健康教育,将药物干预与非药物干预相结合;对已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以降低临床死亡率。

4、对策与干预措施

慢性病是可以有效预防控制的疾病,导致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可变更的,通过健康教育进行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认同[5]。人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运用信息,并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和维持健康。因此,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促进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慢性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4.1、培养现代健康生活方式,已知慢性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不良生活习惯及方式,本调查明显表现出,教职工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日常起居、饮食、运动以及烟酒嗜好等方面有许多特点。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特别是对三餐热量分配不清楚、每人每日食盐和食油量不知晓;睡眠不足、经常熬夜;每天静坐的时间大于8小时者达38%;高校教职工普遍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较快而且不规律,户外锻炼很少,肥胖和代谢性疾病明显增加。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首当其冲的原因[6],这些充分说明高校教职工应改变现行的不良生活方式,积极提倡和促进现代健康的生活方式。

4.2、利用多种方式,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我校教职工普遍对自己身体状况不够关注,对定期体检不重视、不详细解读体检报告;当前特别需要从加强教职工健康教育做起,尤其是生活方式的教育,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提倡有氧运动,恢复课间操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趣味活动;使大家自觉自愿主动地改变自身生活方式方面的误区。应在学校和学院各层面加大投入,倡导从我做起、从接受例行体检并解读报告、参加健康教育讲座、逐步实现健康教育普及化。校医院继续开展校内健康知识专栏知识更新,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健康养生知识。

参考文献:

[1]郝珊.高校教工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现状调查[J].肇庆学院学报,2013,34(5):98-100.

[2]秦江梅,张艳春,张丽芳等.典型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患者疾病负担分[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1):5-7.

[3]顾东风,吴锡桂,段秀芳,等.中国成年人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3).

[4]薛金霞,吴攀伟.某大学教职工恶性肿瘤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校医,2011,25(6):429-431.

[5]李红艳,王晖,隋永杰,等.部分职业人群常见慢性病危险因子调查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9):1250-1251.

[6]鲁斌,张静,张键.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居民慢性病高危因素知晓率基线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291-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