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及在基层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及在基层的应用

苏松南

江津区委党校重庆江津402260

摘要:基层是党和国家的细胞,是国内意识形态工作中无法割裂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党内意识形态工作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对此应给予密切关注。基层的意识形态建设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基层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困扰着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实际效果,使得国内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关键词:基层;意识形态;党组建设

“意识形态”涉及的是思想观念问题,其核心是价值观。从这一意义上说,凡是涉及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领域的问题,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因此,包括宣传思想、新闻舆论、网络信息、图书出版、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等在内的诸多领域,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目前的背景

(一)国际背景

当前国际中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还包括文化“软实力”的竞争。特别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斗争一直如影随形,在国家软实力竞争中扮演着十分凸出的角色。特别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的文化渗透、和平演变策略把攻击的焦点转向中国。虽然表面上似乎一直波澜不惊,但种种事实表明意识形态的斗争一直在暗流涌动。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和平演变获得更加有利的条件和隐蔽的环境。

西方国家凭借着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科技利用各种形式、采取各种手段,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进行攻击、破坏,炮制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和“证据”分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思想、动摇广大民众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挑拨周边国家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国内宣扬所谓民主自由,支持国内外的台独、港独、藏独、疆独等分裂势力,妄图破坏我国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良好大局。对中国国内宣传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扰乱人民的思想,攻击中国历史的一些朝代,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破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敬畏心。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大肆宣扬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进一步腐蚀民众的思想。通过片面报道甚至炮制中国国内的一些事件来扭曲和抹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国内背景

建国以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长期在国内占据统治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起到了稳定社会、凝聚民心的作用。然而由于文革的破坏以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冲击,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受到极大的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传入的一些西方腐朽思潮更是使得民众的思想陷入混乱和彷徨的境地,这些都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受到越来越多思想混乱的民众的质疑。甚至不少人认为社会主义早已过时,人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产生了严重的动摇。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然而,由于国家对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存在滞后,使得我国的传统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特别是改革开放还处于探索时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西方思潮在有意和无意中流入国内,对国内民众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

二、我国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意义

我国意识形态理论是在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诸多新形势下,在思想理论方面的新成果和创新。毫无疑问,意识形态理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新的时代内涵。从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探索便踏上征途。从井冈山的星火到遵义会议,从西北坡到小岗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断推陈出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由于它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十九大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物质文明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但同时一些民众思想的混乱和涣散,加上外部敌对势力的推波助澜,对我国实施文化上的和平演变,使得国家在意识形态建设上面临严重的危机。正是有鉴于此,我们在继承和总结建国以来历届国家领导人思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借鉴其它国家思想文化上的思想文化成果,结合当前时代背景,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相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理论成果,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到了一个新高潮。

(二)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践价值

意识形态理论不仅包含上述理论价值,在当前国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还具有更大的实践价值。理论的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实和指导实践,否则就容易陷入空谈。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当前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一些关键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创新的、科学的、系统的意识形态理论来引导的话,国内的意识形态建设很容易陷入碎片化,容易产生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而我国意识形态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上述不足,为国内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指导工作的总方针。不得不承认,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一些意识形态部门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方向、有效的手段。这些问题的存在长期困扰着国内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在西方无孔不入的文化渗透和和平演变的威胁下,国内意识形态工作亟需得到有效的指导,而新的意识形态理论正如国内意识形态领域久旱后的甘霖,为国内意识形态建设指明方向、明确目标,强化意识,同时提供和推广一些最先进的工作方式方法和现实对策,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国内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有效性。此外,我国意识形态理论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例如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两大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2.19讲话中只用了48个字高度概括了新时期新闻舆论宣传部门的重大使命和新任务,这些论述更进一步明确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整体方向和目标。

三、当前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层是党和国家的细胞,是国内意识形态工作中无法割裂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党内意识形态工作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对此应给予密切关注。基层的意识形态建设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基层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困扰着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实际效果,使得国内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缺乏充分认识

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工作做出的诸多战略决策和重要指示,特别是当前新的意识形态理论的诞生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基础落实上却存在各种不足,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基层组织及工作人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缺乏充分认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例如一些单位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部门把工作简单化,不管下面的实际情况,强迫所有人员必须转发、评论一些舆论消息,导致意识形态工作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对于一些需要举办的会议和活动,没有精心准备,草草了事,严重影响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个别意识形态工作人员自身存在问题

俗话说:打铁须得自身硬。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基层意识形态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自身存在诸多问题,譬如素质不高、能力不足、思维僵化、缺乏组织纪律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开展。譬如尽管经过相关的工作培训,然而还是有一些工作人员对电脑、手机等硬软件的使用上存在困难。更多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足够的组织纪律性,把自己的工作作为茶余饭后吹嘘的资本,向工作以外的人员透漏工作内容,夸大细节,哗众取宠,给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带来十分不好的负面影响。

四、意识形态理论在基层工作中的运用

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实际效果最终还是要看基层落实,通过我国新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大大强化基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意识和工作水平。

(一)强化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识

当前国内的意识形态领域表面上看似“西线无战事”,事实上在外部势力的推波助澜下暗流涌动。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层和农村地区,意识形态工作更加紧迫。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重新审视和评估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强化对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识,加大对个别意识形态工作薄弱的基层进行扶持或整改。在这方面,我国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基层意识形态建设指明方向、明确目标,强化意识。基层通过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学习,可以大大提升基层组织和工作人员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提升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实际效果

以我国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对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整体评估,有利于基层意识形态部门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国意识形态理论不仅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明确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更为基层提供了一些相关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进而大大提升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效果。如强化基层宣传文化阵地,用好已有的农村文化站室,坚持建设、管理、运用并重,使大喇叭响起来,农家书屋火起来,使每个基层文化阵地都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坚强阵地。

(本论文为重庆市委党校课题《江津区嘉坪镇“六重六守”落实落细意识形态工作探索》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CQDX2018B-61)

参考文献:

[1]敖带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201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