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分析

姚茹雪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目的: 探究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为加速康复外科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所需要的病例数为80例,选取住院时间是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的患者。把8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的方式平均分成两个组别,实施全身麻醉加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40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的40例患者编排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镇痛优质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首次镇痛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显示P<0.05说明差异均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加速康复外科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使用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取得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缓解疼痛症状良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全身麻醉;加速康复外科;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是由丹麦外科医生首先倡导与实施的,它作为现代化康复理念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加速术后的恢复[1]。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减少病人的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不仅如此还可以节省患者的医疗费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多模式镇痛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感,帮助其患者尽早下地活动促进机体的康复[2]。本文作者重点研究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具体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笔者随机选取本院治疗的加速康复外科实施腹部手术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样本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按随机对照方式进行分配组别,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加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进行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的40例患者编排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19:21,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为(34.8±5.3)岁。实验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为22-5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5.8±4.9)岁。经审核两组患者的病案资料完整符合手术要求并且同意与院方签订同意书,无药物过敏史及凝血功能障碍。工作人员针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差异,结果显示P>0.05表示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参与研究的患者入室后,检测各种生命体征数据。建立静脉通道滴注醋酸钠林格注射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喉罩进行全身麻醉,把脑电双频指数调到40-60之间,手术全程给予纯氧吸入,维持麻醉的药物可以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等,麻醉深度可吸入七氟醚。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止一切麻醉药物,拔掉喉罩后鼻导管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 99%。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加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实验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嘱咐患者取平卧位,进行常规的无菌消毒操作,把超声探头套上无菌镜套。在双侧腹壁腋中线髂嵴和肋缘之间把腹横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选取出来,与皮肤形成60°夹角的时候进行穿刺,在超声的协助下给予2ml生理盐水试验性注射,确定针尖后对腹横肌平面双侧使用0.375% 罗哌卡因进行阻滞,每次给予剂量20ml。

1.3指标评判

1.3.1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优质率

优: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或消失。良:术后患者疼痛有所减轻,患者表示可耐受。差: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 甚至产生剧烈疼痛,根本无法耐受。

1.3.2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首次补救性镇痛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记录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术后镇痛优质率)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疼痛数字评分)应用(5ddb37af650dc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 士s)描述,实验组对照组两组间经t和x²检验,当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镇痛优质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镇痛优质率高,对照组术后镇痛优质率低,检测结果P值为0.0253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统计见表1。

1两组患者术后镇痛优质率对比对比[n(%)]

组别

例数

优质率

实验组

40

30

9

1

97.50%

对照组

40

25

8

7

82.50%

X2

5.0000

P

0.0253

2.2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首次补救性镇痛时间比较

实验组40例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较短,而对照组40例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较高,且实验组患者的首次补救性镇痛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统计学计算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2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首次补救性镇痛时间比较(x±s

组别

例数

术后下床时间(h)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首次补救镇痛时间

对照组

40

24.13±3.06

36.99±2.82

4.39±1.61

实验组

40

19.83±0.09

32.81±1.09

11.62±1.98

T

8.8836

8.7442

17.9182

P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在外科手术中,腹部手术通常都占有较高的比例[3]。为了更好地达到手术效果患者通常都会进行全身麻醉,但是患者术后的疼痛也会严重困扰患者[4]。大多数患者无法耐受疼痛,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泵镇痛方式效果不理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极力推广的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模式比较受患者认可,它是源于欧洲的一种康复外科理念,通过对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之间给予局部麻醉药物,明显降低了同侧腹部前壁和侧壁的疼痛感。因为腹横肌平面内血管能使镇痛药物长时间发挥作用,数据表明其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5]。通过超声可以快速识别腹横肌、腹内和腹外斜肌的位置,利用平面内穿刺技术把局麻药物准确注射到腹横肌平面。镇痛作用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可以尽快让患者下床活动,对机体功能的恢复是有很大帮助的[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镇痛优质率、疼痛数字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显示P值为0.0253、0.0011说明差异均存有统计学意义。综上,针对加速康复外科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使用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取得的效果良好,缓解疼痛迅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静,丁毅,史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术期快速康复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9,40(04):544-548.  [2]王慧,韩冲芳,杨文曲,徐艳荣,安源,张卫卫.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身麻醉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病人麻醉复苏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24):3954-3956.  [3]曹存礼,黄波,黄守印.全身麻醉药物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18,39(15):45-46+61.  [4]阙海峰,徐宏涛,潘爱秀,徐锦波,朱冠保.加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8,40(14):1580-1582+1588.  [5]陈凛,陈亚进,董海龙,冯艺,顾小萍,黄宇光,江志伟,楼文晖,刘连新,米卫东,马正良,闵苏,彭书崚,田孝东,王天龙,徐泽宽,薛张纲,姚宏伟,杨尹默,张珂诚,祝胜美.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38(01):1-20.

[6]李平,任旋磊,洪晓明,沙洪存,赵清振.口腔喷雾湿化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后加速康复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