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综合护理措施及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腹泻的综合护理措施及临床疗效观察

钟洪艳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 165000

【摘要】目的 探究腹泻的综合护理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 抽选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54例腹泻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内科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腹泻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泻;综合护理

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1]。严重腹泻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要及时治疗,并加强护理。现抽选我院收治的54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腹泻的综合护理措施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54例腹泻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急性腹泻16例,慢性腹泻38例,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8.4±1.2)岁。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以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1.2临床表现

(1)急性腹泻:起病急,可分为水样泻和痢疾样泻,前者粪便不含血或脓,可不伴里急后重,腹痛较轻;后者有脓血便,常伴里急后重和腹部绞痛。感染性腹泻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及发热,小肠感染常为水样泻,大肠感染常含血性便。

(2)慢性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在3次以上,便稀或不成形,粪便含水量大于85%,有时伴黏液、脓血,因病因不同伴有腹痛、发热、消瘦、腹部包块等症状。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内科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护理评估

做好患者病史的评估、身体的评估、相关检查的评估、心理社会资料的评估,了解引起患者腹泻的原因、诱因、缓急程度、腹泻的伴随症状、腹泻持续的时间、每次间隔的时间等。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患有一些相关疾病。注意患者的营养状况、体重变化、生命体征变化、皮肤弹性、有无压痛、肠鸣音等情况。

1.2.2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粪便性状,要着重观察粪便量、颜色、性状、气味等,如粪便是稀便还是水样便,是否混有脓血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其气味是否特别,如腥臭或腐臭等。

(2)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的变化,注意有无口渴、口唇黏膜干燥、皮肤弹性下降、尿量减少、神情淡漠或烦躁等脱水症状,有无肌肉软弱无力、腹胀、肠麻痹、心律失常等低血钾的表现。

(3)频繁腹泻和粪便的刺激,可致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甚至破溃,亦易诱发痔。所以,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肛周皮肤的状况,注意局部皮肤颜色、有无淹红、皮肤破溃[2]

1.2.3基础护理

护士应加强巡视,协助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及时满足患者需要。

1.2.4局部皮肤护理

每次排便后应用质地柔软的卫生纸擦净,然后用温水及时清洗肛门周围皮肤,涂上植物油或凡士林油膏以保护皮肤。

1.2.5并发症的预防

对腹泻的患者要随时估计和监测脱水的程度,记录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应及时给予液体、电解质、营养物质的补充,以满足患者的每日需要量。尤其是补充水分的流失,维持正常血容量,以防脱水及循环衰竭的发生[3]

1.2.6饮食护理

急性腹泻期患者,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如食用米汤、牛奶、鸡蛋羹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适当减少摄入量,以减轻食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对于慢性腹泻的老年患者,饮食应遵循高营养、易消化、少刺激、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如芹菜等)、酸味食品、脂肪类食品等,这些食物均易加重腹泻。

2观察指标与结果

2.1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 11(40.7) 9(33.3) 7(25.9) 20(74.1)

观察组 17(63.0) 8(29.6) 2(7.4) 25(92.6)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例数(%)]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12(44.4) 9(33.3) 6(22.2) 21(77.8)

观察组 18(66.7) 8(29.6) 1(3.7) 26(96.3)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数(%)]

3讨论

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正常人每日大约有9L液体进入胃肠道,通过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最终粪便中水分仅约100~200ml。若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和)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产生腹泻[4]。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大多系感染引起。慢性腹泻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发病原因更为复杂,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5]。无论急性还是慢性腹泻均要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加强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17例,有效8例,治疗显效率为63.0%,治疗总有效率为92.6%,26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3%;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9例,治疗显效率为40.7%,治疗总有效率为74.1%,21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腹泻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晓萍.重症患者腹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5,(6):96.

[2]鄂晶.成人急性感染腹泻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

[3]辛鑫.浅析综合护理在腹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6):261-262.

[4]文琪.感染性腹泻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4).

[5]徐贝贝,纪建红,王丽丽.成人急性感染腹泻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