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特点与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小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特点与认识

王智慧

成都西区安琪儿妇产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小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开展难度较大,因而未获全面普及。目前,国内具备该项检查手段的医疗机构多为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或是儿童专科医院。由于儿童成长发育期迅速,机体心脏结构、功能、包含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均会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的进展而发生改变,因此临床对儿童及成人间就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区分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小儿年龄分期与心血管变化

1.新生儿期

所指为新生儿顺利娩出至出生后28d这一时期。此阶段下新生儿受子宫内外环境差异影响,心血管结构与血流动力学易发生改变,或可致不良结局发生。心率多为90至160次/min,平均血压70/50mmHg。

2.婴儿期

指新生儿娩出至1周岁前这一时期。此阶段下婴儿心血管结构及心累血流动力学朝成人血循环转变,且大部分婴儿动脉导管与卵圆孔完成解剖性关闭。但部分婴儿可能会推延至2-3岁,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能会有少量动脉导管或是心房水平分流,临床检查需考虑这一情况发生。

3.幼儿期

1-3周岁。此阶段下幼儿的血循环已基本完成成人向的转变,而临床多显示幼儿血压低于成人,心率高于成人。

4.学龄前期

3-7周岁(或3-6周岁)。此阶段下心脏结构、血压与心率继续朝成人向过渡。

5.学龄期

7-10周岁(或6-10周岁)。此阶段下心脏结构、血压与心率继续朝成人向过渡。

6.青春期

10-20周岁。此阶段下心脏结构、血压与心率已完成成人向过渡。

二、特点

1.一般准备

不同分期下的小儿检查前准备也不尽相同。其中又以新生儿、婴儿准备最复杂。此阶段下小儿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全,易致低体温,甚至诱发低氧血症、低血糖发生。检查中环境温度需维持在20℃以上(早产儿更为严格),检查中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面积,维持耦合剂35℃左右。

同时,需保持探头清洁,保证适宜环境光,尽可能缩短检查时间(<60min为宜);对于好动、不配合检查的幼儿,可在条件允许下予以相应镇静辅助,监护人始终陪同。

2.人员及仪器配备

操作人员需具备3年以上的临床检查经验,并配备一面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以应对任何突发情况。针对仪器的要求,需具备常规M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频谱多普勒超声、二维超声及心功能定量计算软件。新生儿及婴儿目前应用较多为12MHz高频探头,幼儿结合体重予以5或12MHz探头,学龄前儿童结合体重予以3.5或5MHz探头,学龄期至青春期儿童结合体重予以2至3.5MHz探头。

3.超声医师的业务要求

鉴于对临床诊断结果的高要求,超声医师需经系统学习,掌握扎实深厚的超声与人体解剖基础、流体力学基础及声学物理基础等知识,更要求对心血管病理学知识、心脏内科学、儿科学知识具备较好的掌握。同时,也要求超声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实际检查中不能教条,需结合所有可能性进行情况预估,不可草率下定结论,造成误诊。以动脉导管未闭为例,早期改变为左心增大,大动脉水平左至右向高速分流,超声检查易诊断。若不得及时有效的治疗,较大动脉导管未闭晚期表现为大动脉水平分流速度较低或双向分流、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频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难于检查,而左心室显著变小,该情况下极易发生疾病的误漏诊现象[1]

三、疾病种类及超声切面

1.疾病种类

新生儿期与婴儿期疾病主要以复杂与单纯性冠心病为主,其中复杂冠心病多为致死性畸形,如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左右心室发育不全、肺动脉瓣闭锁等,且常合并其他组织畸形,极少存活至幼儿期或成人期[2]。而诸如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法洛四联症、主动脉骑跨性右心室双出口、单心室等复杂畸形血流动力学代偿,未获治疗下将有较高几率存货至幼儿期或成人期。而诸如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冠状动脉畸形或心室流出梗阻性疾病等单纯心脏结构性病变,多数可存活至幼儿期或成人期。

除上述先天结构性畸形外,婴幼儿期还伴随有诸如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淀粉样心肌病及糖原累积型疾病等各类遗传相关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有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同时,婴幼儿期亦存在良性肿瘤,横纹肌瘤较常见,可自行消退,同时还有畸胎瘤、纤维瘤、粘液瘤等,少见恶性肿瘤。而幼儿期至成人期阶段,各类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提高,诸如川崎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小儿心肌炎、感染性心包炎等[3]

2.超声切面

小儿超声心动图除成人二维超声标准切面声窗外,还添加了部分针对小儿的超声检查声窗,如胸骨右缘、胸骨上窝及剑突下。医师在检查时需根据小儿病变情况及时补充或调整声窗与切面,结合病变位置挑选合适声窗切面,不拘泥“标准、常规与否”之别,明确检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加清晰的结构与血流情况。

鉴于婴幼儿期复杂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常合并一定程度腹腔脏器异常,因此常取肋下、剑突下声窗切面。同时,婴幼儿期还常用胸骨右缘、胸骨上窝声窗及切面,其就心底部大血管结构与血流状态及其相互空间关系的检查中效果好[4]

小儿复杂冠心病诊断中常采用心尖四腔心切面,可有效明确心脏位、房室瓣数、心腔数及形态结构,切面在节段分析法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四、小结

小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其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应充分结合不同时期儿童的规律及特点,进行针对性地扫查与图像解读,才能更好地分析判断病情发展。小儿正常参考值测定方法基本与成人一致,可予以二维超声方法。同时在实际测定中,应注重对个体特征因素的纳入,包括体重、身高、遗传、疾病等各项细节。合理运用小儿超声心动图技术,积极探索并总结实践经验,以进一步促临床小儿心功能检测良性进展[5]

参考文献

[1]田晓薇.小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特点与认识[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132-133.

[2]鲍圣芳,张玉奇.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10):2007-2011.

[3]刘倩君(综述),陈文娟(审校).超声心动图评价小儿心功能的研究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4):723-726.

[4]朱玉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3):891-892.

[5]胡萍,鲁楠,严薇等.小儿超声心动图评价指标及参考值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16(4):3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