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程下怎样保障母婴安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1

新产程下怎样保障母婴安全

曾世芬

喜德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中心 四川 喜德 616750

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分娩也有了更高要求,分娩过程中,产妇可出现产后出血,会阴裂伤等意外。近年来,我国二胎政策逐渐开放,导致大龄孕妇逐渐增加,妊娠合并症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相应增加。如何应用新产程保证母婴安全是当下产科临床中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新产程标准的应用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由我国14年颁布,其中对剖宫产指征作出了新的调整,对潜伏期延长超过20小时到初产妇以及延长时间超过14小时的经产妇,不再将其作为剖宫产指证,外头盆不对称以及胎儿窘迫现象除外,产程进展缓慢,第一产程仍在不断进展的情况不再进行剖宫产。新产程中针对活跃期的更改极为明显,对活跃期的起点也作出了新的规定,活跃期的起点可在宫口开至3~6cm时的任何位置。但在此过程中,仍需要注意每个产妇产程进展的个体化差异,关注其活跃期的起点。针对第二产程的时限问题,共识中针对初产妇和经产妇实施镇痛和未实施镇痛分娩作出了明确区分,总的要求来说,第二产程时限为4-3-3-2小时。

二、在新产程管理模式下,如何保障母婴安全

1.孕妇宣教:孕期应注意营养合理搭配,需要针对孕妇进行个体化管理,例如,孕妇孕前是否存在肥胖,是否有高危因素,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等。孕早期建档后,应对所有孕妇进行集体健康宣教,宣教内容以营养和运动、定期检查为主。针对确定伴有高危因素以及糖尿病的孕妇,应由专门的营养门诊帮助其制定相关的营养处方,全部孕妇在就诊过程中均实施“全员、全程、个体化管理”模式,从而为顺利分娩提供支持。另外,孕妇需要到孕妇学校学习,当孕周为34~37周时,完成分娩体验课程,帮助孕妇、家属了解分娩过程,此时需要对分娩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处理手段进行讲解,若发生分娩意外时,能够获得家属的理解,保证产妇与产科医师和助产士完成分娩配合,缩短分娩时间。

产房管理:产房对产妇同样实施个体化管理,针对正常的孕妇实施绿灯管理,妊娠期间存在并发症的孕妇实施红灯管理,意味着孕妇为高危人员,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出现异常可及时处理。黄灯管理的孕妇症状为产程进展缓慢、胎心监护异常,黄灯、绿灯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升级为红灯,通过不同颜色标记能够对孕妇的情况进行有效区分,降低医护人员的相关工作量,可保证每一位产妇的安全。

产程监测:产程监测过程中,应根据每一位产妇的差异性实施个体化检测,潜伏期的监测主要以生理、心理支持为主,可在此过程中鼓励产妇进食,采取不同体位待产,并鼓励产妇适当下床活动,不能够长时间平卧位,分散注意力可使产妇的精神得以放松。与缓慢的潜伏期相比,活跃期进展则快很多,若检测不到位可导致母婴不良结局。经过漫长的潜伏期,长时间疼痛导致孕妇消耗了大量体力,而此时也是导致难产的高发期,在新产程指导中,将6cm作为活跃期的起点已经是最大的限制,活跃期时,患者的产程会相应加快。新产程管理中,活跃期宫口扩张的速度会随着产程进展逐渐下降,下降为0.5cm/h,若宫口扩张速度低于此数值,需要积极查找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措施干预,新产程中对胎先露下降的程度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而实际临床工作中胎方位以及胎先露下降的程度是判断难产的重要指标,不能够忽略。分娩期的监测和处理,第二产程时限延长,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使用产钳以及剖宫产的比例,但第二产程延长,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分娩不良结局的发生。第二产程延长大于3小时的孕妇,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相对较高,此时应根据不同孕妇的体质实施相应指导,针对存在妊娠期并发症的孕妇而言,第二产程不宜过长。另外,盆底组织压迫时间的长短是否会对孕妇分娩后产生影响,也需要临床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持,目前无法判断是否会对女性盆底功能产生影响。胎儿监测,电子胎心监护对判断胎儿在宫内的状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胎心监护的频率具有个体性差异,普遍而言,活跃晚期进行一次,第二产程进行1~2次,胎心监护过程中应分析胎心监护图形,根据分析结果判断胎儿的状况,若缺氧应及时给予纠正,若经给氧后胎儿缺氧现象仍未得到改善,应立即终止妊娠。若胎心监护图形无法有效确定,应持续监测。观察其变化情况,并通过查找原因给予有效干预手段。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Apgar评分,同时建议做脐带气血监测,确保新生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以及酸中毒现象。

新产程管理在临床应用应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应实施个体化、差异化产程管理,让产妇们顺利生出健康的小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