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循证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庄妍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221004

【摘要】目的:循证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10月期间实施手术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血压、心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患者予以循证护理,安全性尚可,术后生命体征稳定。

【关键词】循证护理;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症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其病因和病理机制复杂,但涉及的病因基本包含三个病理过程: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变化[1]。缺血症状出现时患者会出现短暂意识障碍、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疾病会越来越严重[2]。因此,本实验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并对效果进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开展于2018年1月-10月期间,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经计算机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对照组48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65-72岁,平均年龄(68.50±3.41)岁;平均病程(2.25±1.45)年。观察组48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66-72岁,平均年龄(68.16±3.24)岁;平均病程(3.37±1.26)年。两组临床资料均衡性较好(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术前清淡饮食预防便秘,保持病房安静、低光照,术前对患者实施简单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完成术前准备工作;术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术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通畅予以吸氧,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实施多参数监护,注意患者四肢活动和言语情况,意识障碍患者予以鼻饲,患者生命体征允许条件下尽早进行康复锻炼。

观察组经常规护理后实施循证护理:(1)建立小组:循证小组成员由本科室护士长、医师、护师和护士组成。通过培训提升每一位成员对护理内容、要点、目标、意义的了解,实施分工。(2)循证问题提出:详细统计患者病因、机体情况、症状、治疗方法、预后等内容,制定循证问题。(3)理论支持:根据问题在数据库(知网、万方等)寻找文献(确认文献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进行查证并提出解决办法,筛选论证后制定护理方法。(4)护理措施实施:①术前:采用合适的语言简单讲解手术过程和优势,讲解手术成功的案例提升患者治疗自信心。讲解患者在手术中应配合的内容,提升患者依从性。术前了解患者机体状态做好急救准备,术前进行拉伸等活动,避免长时间平卧导致腰背疼痛。②术中:术中多语言轻柔,与患者多交流,播放舒缓的音乐如《梁祝》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耐心安慰鼓励并倾听患者。术中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生命体征、心电图等,呕吐患者应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③术后:患者由手手术室送回病房搬运患者时动作要轻柔,卧床12h,术肢制动12-16h,下肢伸直并抬高20-30°。观察穿刺点是否有血肿、渗血或下肢青紫等变化,每1h监测足背动脉1次,注意双侧肢体皮肤温度和色泽。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胸闷、心悸不良等症状,避免高血压出现。予以持续心电监护,预防心率失常和心肌缺血发生。帮助患者进行排便训练,腹胀严重者应予以缓泻剂。鼓励患者在解除制动后,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尽早下床活动。

1.3观察指标

统计护理期间并发症(高血压、心律失常、感染)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以(5dd4fde43b1f8_html_9c5f1a36745e7a82.gif ±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X²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呼吸、血压、心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

1:术后呼吸、血压、心率对比5dd4fde43b1f8_html_9c5f1a36745e7a82.gif ±s)

组别

例数

呼吸(次/min)

血压(mmHg)

心率

收缩压

舒张压

对照组

46

18.45±3.20

128.36±12.34

81.85±9.74

102.17±8.20

观察组

46

14.33±3.01*

120.11±12.03*

67.63±9.42*

92.66±7.45*

注:*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高血压1例、低血糖2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X2=5.521,P=0.000)。

3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计划性护理活动,通过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结合科研结果和临床经验、患者愿望,以此为结果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3-4],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可利用的最实用的护理研究依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5]。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患者来说,病人实际病情更为严峻,老年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预后效果更为担心,甚至可能出现焦虑等情况[6]。因此我们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中均实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简单了解手术过程,术中播放音乐舒缓患者紧张情绪,避免在术中出现应激反应对机体安全性产生影响,在术后生命体征状态对比中,观察组呼吸、血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心理护理能稳定患者状态,减少负性情绪对机体的影响。通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的结果来看,在循证护理实施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说明循证护理实施后对安全性也有一定保证,这与郝佳等学者的研究是一致的[7]

综合上述,循证通过临床经验和既往分析,实施一种预见性的护理模式,在分析整个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后,制定最适护理计划,实现更好的护理,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康立惠, 路慧, 陶娟,等. 循证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评价[J]. 中国医药, 2015, 10(4):596-598.

[2]祖丽, 马萍, 陆克琴,等. 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分析[J]. 安徽医药, 2016, 20(9):1791-1793.

[3]王红霞, 麦苗, 孙广晓. 循证护理模式在心脏介入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7):1011-1013.

[4]邓燕玲, 吴瑶, 王凤英. 循证护理方案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实践[J]. 现代临床护理, 2018, 17(3):46-50.

[5]孙叶飞, 詹娇阳. 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6(4):377-379.

[6]符冰, 张志娥. 预适应手术室环境对外科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5):670-672.

[7]郝佳, 张莹, 赵峥.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临床研究, 2017, 30(1):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