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老年 高危跌倒患者 中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预防老年 高危跌倒患者 中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李艳萍

淮北旷工总医院 急诊科 235000

【摘要】目的:观察预防高危患者跌倒中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老年高危跌倒患者实施此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跌倒率为2.50%,跌倒损伤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2.50%(P﹤0.05)。结论:在老年高危患者跌倒中实施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跌倒后损伤率及跌倒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关键词】共同参与护理模式;高危;跌倒

跌倒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可导致疼痛、受伤等,老年高危患者发生跌倒现象较为严重,因此需对其进行预防。预防跌倒与患者依从性之间联系密切,为提升患者依从性,需要各方面人员及社会的支持[1]。为降低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此次研究中,选择我院老年高危跌倒患者,对其实施共同参与护理,观察患者跌倒事件发生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80例老年高危跌倒患者实施此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2.56±1.68)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67~86岁,平均年龄(74.52±1.54)岁。两组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评估患者跌倒高危风险,悬挂跌倒高危标识、口头宣教等;观察组实施共同参与模式,将患者及家属纳入跌倒预防体系中,具体包括:(1)查找文献资料,使用头脑风暴法对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及归纳,将其分为环境、自身因素、药物等。建立跌倒预防思维导图及标准化流程,详细列出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部分。

护理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实施跌倒预防知识培训,使用我院跌倒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筛选高危患者,并有效评价家属及患者参与能力。指导与培训护理人员跌倒防范技能。指出护理人员需要其配合的环节。并对其沟通能力进行培养。便于家属及患者对跌倒预防进行积极参与。

创造良好氛围,将安全保障、共同参与等温馨提示在科室内张贴,并对预防跌倒措施图及漫画形式的高危人群示意图进行张贴,对患者及家属行动进行有效指导。将跌倒高危标志悬挂在患者床头,引起患者重视程度。

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学会预防跌倒注意事项及方法,向患者讲解跌倒前可能出现的不适、可能造成跌倒的危险因素、活动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跌倒前及时请求帮助或者对危险因素进行规避。

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因为护理人员无法对患者进行24h守护,患者活动、如厕等需要家属进行陪伴,卧床患者需要家属进行监督。护理人员对家属强调患者跌倒风险程度高,并且后果严重。家属配合程度高,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对患者预防跌倒注意事项进行详细指导。如患者步态虚弱,应告知家属正确协助方式,告知卧床患者起床正确步骤等。

共同参与,通过以上步骤,可建立一个护理人员主导,家属及患者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型,全面及有针对性的预防高危患者跌倒。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跌倒率及跌倒损伤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进行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来进行检验,用率(%)来表示,(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跌倒率为2.50%,跌倒损伤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2.50%(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跌倒率、跌倒损伤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跌倒跌倒率

跌倒后损伤率

观察组

40

1(2.50)

0(0.00)

对照组

40

3(7.50)

1(2.50)

χ2

4.713

4.114

P

0.030

0.043

3讨论

跌倒指身体位置变化,失去平衡,自身难以及时反应,跌坐于较低或者地面。跌到患者预防效果与其依从性具有密切联系,依从性涉及环境、患者、社会、护理人员等,需要各方面进行参与

[2]

共同参与模式从奥伦自我护理学说发展形成,可有效提升患者及家属跌倒预防重视程度,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积极参与,可显著提升患者护理配合度[3]。该护理模式能够满足患者自我护理需求,在护理人员指导及帮助下转变为自我护理,将患者从以往的被动服从者,变成共同参与者,进而采取对自身有利的行为[4]。共同参与模式可建立无缝隙预防模式,在跌倒预防前瞻性基础上,分析及归纳跌倒危险因素,建立前瞻性护理及共同参与模式,保证患者安全。使家属及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积极参与,保证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5]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跌倒率为2.50%,跌倒损伤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2.50%(P﹤0.05)。表明实施共同参与护理模式能够降低跌倒率及跌倒损伤发生率,对跌倒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高危患者跌倒中实施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跌倒损伤发生率及跌倒率,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王威娜. 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肝病内科高危跌倒风险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预防跌倒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345(10):49-50.

韩其英, 张海英, 郭艳英,等.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肝病内科高危跌倒风险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15;346(11):55-56.

高敏, 孙玉姣, 王雅.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19):29-31.

陈红云, 李品, 傅秀珍,等.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预防骨科高危患者误吸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6, 13(32):96-99.

陆美林, 陆艳霞, 岑春兰.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预防康复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7, 39(1):82-85,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