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护理干预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朱雪婷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222000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9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成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总结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应用的综合护理干预使其预后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少,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通过CT扫描对血肿中心进行确定,这项临床应用技术可将患者的颅内压力缓解并将血肿快速清除。但由于颅内血肿多数属于紧急抢救或急症手术,手术护理比较特殊,围术期给予该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手术治疗成功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对某些危重患者的术后病情转归和预后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该病患者应用的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探讨,现将内容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90例作为实验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各45例的观察和对照组。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为:

1.2.1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及生命体征进行全面评估和严密监测,协助患者将各种术前常规检查工作完成,将手术前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位。想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手术流程、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针对其负面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提升医护工作配合度[1]。

1.2.2术中护理 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对其瞳孔、意识变化及血压、呼吸等进行观察监测[2]。根据患者的血肿部位辅助其保持合适的体位,例如大脑半球血肿者保持仰卧位,小脑半球血肿者保持侧卧位。在血肿对侧固定头部,及时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躯体进行调整并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将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并将输液速度合理及时的调整。

1.2.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将意识不清的患者床头抬高15-30°,同时注意一定要在体位引流期间保持超过4周的卧床时间。术后对患者的肢体活动、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并对脑水肿及颅内压改善状况进行分析判断。一旦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则考虑可能出现再出血,护理人员应立刻通知医生处理。对患者的体温变化留意,一旦出现中枢性发热应当立即给予降温处理。妥善固定头部引流管并使其高度低于床沿,对患者进行搬动时先暂时夹管避免逆行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敷料与接管的更换并使引流管保持通畅,注意防止引流管出现折叠、受压和成角等情况。严密观测引流量的性质、色和量,术后引流液为淡红色,当有新鲜血液从引流管内流出时则考虑可能出现再出血,血量减少后无色液体突然出现则考虑可能引流出脑脊液,应当立刻通知医生处理[3]。加强套管局部护理并保持通畅,使用3%双氧水第6-8h浸泡气管内套管20min消毒。术后鼓励患者咳嗽并为其定时翻身叩背,给予吸痰,情况特殊时进行雾化吸入。术后连续3-4d抽取胃液观察并进行大便潜血实验,没有异常尽早给予胃肠道营养使胃黏膜得到保护。

1.3观察指标 总结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临床护理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血种彻底清除,且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改善明显;有效:血肿彻底清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无效:血肿清除不彻底,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曾变化,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χ²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7.78%相较于对照组66.67%明显更高,P<0.05。

表1观察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5

37

7

1

44(97.78)

对照组

45

20

10

15

30(66.67)

χ²

7.1825

7.1929

7.1522

7.1922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作为常见ICU急症的脑出血病情发展迅速,引发脑疝和继发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为脑出血后血肿占位。微创颅内清除术因精确的定位、简便的操作、创伤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4]。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拥有正压粉碎功能,血肿液化剂由肝素和尿激酶等组成,血肿粉碎穿刺针将其向血肿内均匀分布并进一步液化固态、半固态血肿,对血肿的清除有利。但手术后依然会有脑疝、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应用的护理干预也会影响某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状况。综合护理干预在围手术期中对患者的病情全面评估,同时针对其个体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使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状态得以保证与改善。本次实验中给予该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术前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综合详细的评估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以缓解并提升对手术的相关认知;术中无菌操作的严格执行和体位护理使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有效减少;术后通过加强引流管的护理使患者的血液循环得以促进从而将血栓形成减少,同时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密切观察使出现的异常状况得到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预后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且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建华.整体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T引导下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5):1623-1624.

[2]赵莉.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3):2470-2471.

[3]富红.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6):229-230.

[4]王显辉.综合护理干预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0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