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预后的影响

田野丹

北部战区空军医院骨科 11004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下肢骨折患者1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流程化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术后褥疮、跌倒、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等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骨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下肢骨折;并发症;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交通业、机械工业与建筑业的发展,我国下肢骨折患者越来越多1】。而骨折病人护理的好坏,对骨折的愈合至关重要。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医学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我国骨科医疗水平已全面与国际接轨,已对临床护理提出不同的要求,亟需建立优质的护理模式,比如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从而为医疗护理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2-3】。在护理内容中,比如在骨折初期为防止再移位要减少活动,但可做一些以肌肉收缩为主的活动。采用石膏固定的患者一定要把患肢抬高,这样可以帮助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4】。本文具体探讨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80例,入选标准:符合下肢骨折的诊断标准;刚完成了手术治疗;精神正常、神智清醒;无其他严重合并症,知情同意。其中男101例,女79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46.52±6.11岁;受伤原因:车祸伤68例,堕落伤42例,打击伤20例,其他50例;骨折部位:胫部70例,腓部50例,足部20例,其他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一般资料总体均数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饮食干预、知识教育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流程化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术后早期术后在无痛前提下应开始早期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被动加主动、等长和等张的原则。比如术后当日即可进行患肢自足背开始的向心性按摩,足趾、足踝关节主动、被动伸屈练习。术后中期可逐步开始由卧到坐、由坐到站、由站到行走的训练,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关节活动度,进一步提高肌力,练习独立坐起和扶拐行走。术后晚期应注意加强患髋外展、外旋和内收功能锻炼。方法是让患者坐在椅子上,伸直健侧下肢,在双上肢的帮助下,屈膝、屈髋,将患肢小腿置于健侧肢体膝前,一手握住患肢足底,一手放于患膝内侧轻轻向下按压,并逐渐屈曲健侧肢体膝关节。两组的护理干预周期都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术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主要包括褥疮、跌倒、营养不良等。(2)采用简化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进行护理后心理状况评价,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惧等5个方面。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并发症对比采用卡方分析,生活质量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并发症对比

经过观察,治疗组术后褥疮、跌倒、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1: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n)

组别

褥疮

跌倒

营养不良

合计

治疗组(n=90)

2

1

1

4.4%

对照组(n=90)

5

2

3

11.1%

P

<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经过调查与评分,干预后治疗组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等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x±s)

组别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恐惧

治疗组(n=90)

1.41±0.52

1.46±0.62

1.58±0.42

1.43±0.41

1.23±0.56

对照组(n=90)

1.65±0.25

1.66±0.48

1.59±0.52

1.53±0.42

1.20±0.25

P

<0.05

<0.05

>0.05

<0.05

>0.05

2.3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提高临床护士、康复护理士的素质及整体护理水平。积极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康复对护理人员下肢骨折信任,积极配合医务人员顺利康复,医务人员在与康复的接触过程中要亲切,温和,友善。表达出自己的关怀。要视患者为亲人,使其处于一个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减少下肢骨折后遗症给病人带来的心理负担。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最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在当前的发病率高,而且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5】。在治疗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微创手术治疗的术中切口小、出血少,有利于患者及早开展功能训练6】

在护理中,要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护理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实施临床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制整体护理,以护理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为重点,不断完善考核细则,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听取病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供人性化服务7】。患者在接受了良好的手术治疗之后,有助于及早地开展一系列的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情况下的各种并发症出现。在具体护理内容中,骨折患者因为运动受到限制会有便秘的现象,因此饮食上,可以吃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帮助胃肠蠕动;患者的房间每天都要定时开窗通风,促进空气流通,让患者呼吸新鲜空气。强调保持平卧硬板床,尽量减少体位变动非常重要;要保持患侧下肢中立位,避免髋关节内收。要为病人轻轻拍胸部,从胸部下方开始向上拍,拍出振动感,嘱咐病人配合深呼吸,咳出痰液,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在骨折2周后,患者可以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防止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的简单活动。而在骨折后期,当石膏拆除后,可以做一些促进关节活动和肌力的恢复的运动8】。本文治疗组术后褥疮、跌倒、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等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骨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结语

我们的观察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治疗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下肢骨折如能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时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做好早预见、早计划、早训练、早指导等工作,就有可能使患者不仅能保存生命,而且可以减少后遗症,甚至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辉,刘波,张鑫 ,等. 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J].中医正骨,2013,25(9):47-48.

[2] 蔡晓霞,赵景云,黄彦英. 个性化功能康复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4(2):81-82.

[3] 温辉林,鲍玲.封闭负压吸引在下肢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并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619-2621.

[4] 钟秀凤,陈伟莲,曹秀芬,等. 连续被动运动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2):214-214.

[5] 欧阳丽云,赵松.健康教育路径在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9,7(3):89-90.

[6] 龚春兰.临床路径在颈髓损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09,24(8):2194-2195.

[7] 康宁.心理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