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在不同屈光度近视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3

分析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在不同屈光度近视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杨波

长沙宏朗眼科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应用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40例近视患者,根据不同屈光度分为低屈光度组(n=45例)、中屈光度组(50例)、高屈光度组(45例),3组患者均采取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后的裸眼视力以及屈光度改善情况。结果:高屈光度组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1.0有30例,占比66.7%,低屈光度组与中屈光度组则分别为45例(100.0%)、48例(96.0%),3组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低屈光度组患者术后12个月屈光度回退情况显著优于其余两组,并且中屈光度组显著亦优于高屈光度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均可实施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裸眼视力,但对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2个月的视力预测性要显著低于低度与中度患者。

【关键词】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近视;屈光度;视力

不同屈光度的近视采取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进行治疗,当预矫正度数越高,准确性在下降。针对超高度近视而言预测性不高,易在术后发生屈光回退的情况[1]。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制瓣厚度存在偏差、激光剂量存在偏差、存在偏中心的情况以及角膜修复等多方面的影响,对术后的精准性、预测性、有效性和稳定性都存在影响。当前飞秒激光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为准分子激光对各种屈光不正的矫正奠定了基础[2],有利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质量进一步提升。此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采取飞秒激光制瓣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进行屈光矫正方式,观察其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40例近视患者,根据不同屈光度分为低屈光度组(n=45例)、中屈光度组(50例)、高屈光度组(45例)。低屈光度组有男27例,女18例,年龄21~54岁,年龄区间(31.46±5.18)岁,术前屈光度(-0.4~6.2)D,平均屈光度(-3.17±0.84)D,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8~1.3,平均(1.19±0.28)。中度屈光组有男29例,女21例,年龄23~51岁,年龄区间(30.48±6.72)岁,术前屈光度(-0.5~6.1)D,平均屈光度(-2.96±0.71)D,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7~1.4,平均(1.37±0.26)。高度屈光组有男24例,女21例,年龄19~53岁,年龄区间(31.07±4.93)岁,术前屈光度(-0.4~6.0)D,平均屈光度(-3.38±0.64)D,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7~1.4,平均(1.21±0.33)。此次研究已经伦理委员会批准,3组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且于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较趋于平衡,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采取详细检查,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泪膜破裂时间、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裂隙灯下眼前节及眼底等检查。术中将飞秒激光光斑直径设置为2μm、波长设定为1045nm,脉冲频率控制在50 MHz,能量为50nJ。制作角膜瓣的蒂厚度为110μm,宽度为5mm,直径为9.0 mm,将角膜瓣掀起后进行反折,叠放在上方。后行准分子激光进行切削,将光学切削光斑直径设置在6.0-6.5 mm之间,总直径为7.0-9.0 mm,结合患者职业情况、年龄和屈光度等,对切削量予以适当保留 0.0-1.0D,柱镜不发生改变。切削结束后进行基质床冲洗并对角膜上皮瓣予以复位。手术完毕后采用 0.5%的左氧氟沙星和0.1%的氟美龙点眼,佩戴透明眼罩。在术后24h以及1周、 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裸眼视力、眼压、屈光度、眼前节等等进行复查,及时调整用药。

1.3观察指标

(1)对比3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与屈光度改善情况;(2)详细记录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角膜边缘出血、角膜瓣移位、球结膜下出血。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系统软件,百分率(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行卡方(X2);(5dd4aee9bb79f_html_d2e1b6bff584521d.gif ±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用P<0.05表明差异显著性。

结果

3组患者裸眼视力改善情况对比

3组患者治疗后的3个月,其裸眼视力均>0.5,但裸眼视力>1.0高度屈光组显著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3组患者裸眼视力改善情况对比[n,(

5dd4aee9bb79f_html_d2e1b6bff584521d.gif ±s)]

组别

例数

裸眼视力>1.0

低屈光度组

45

45(100.0)*

中屈光度组

50

48(96.0)*

高屈光度组

45

30(66.7)

注:*表示与高屈光度组相较P<0.05,#表示与中屈光度组相较P<0.05

术后12个月内时屈光度改善情况对比

术后,中屈光度组与高屈光度组患者屈光度改善均显著低于低屈光度组,详见表2。

表2三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屈光度改善情况对比(5dd4aee9bb79f_html_d2e1b6bff584521d.gif ±s)

组别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

低屈光度组

中屈光度组

高屈光度组

0.21±0.09

0.37±0.18*

-0.53±0.21*

0.02±0.21

-0.31±0.25*

-0.72±0.46*

-0.12±0.35

-0.22±0.54*

-0.72±0.84*

-0.19±0.43

-0.37±0.63*

-1.02±1.16*

注:*表示与低屈光度组相较P<0.05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组患者手术期间未发生纽扣瓣、游离瓣及不全瓣等并发症,术后出现少数角膜边缘出血、角膜瓣移位、球结膜下出血等并发症情况,发生并发症后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患者均获得良好预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详见表3。

表3 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角膜边缘出血

角膜瓣移位

球结膜下出血

总发生率

低屈光度组

3(6.67)

2(4.44)

0(0.00)

5(11.1)

中屈光度组

2(4.00)

1(2.00)

2(4.00)

5(10.0)

高屈光度组

3(6.67)

3(6.67)

2(4.44)

8(17.8)

讨论

当前临床中治疗成年人不同屈光度近视主要采取手术的方式,当前使用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是常见治疗办法,因该手术方式对近视和近视散光都具有确切效果。相关研究报告指出[3],因小部份患者由于本身身体条件受到一定局限,进而使临床治疗效果欠佳。

术后裸眼视力则是衡量该类型手术效果的关键参考指标。本研究中高屈光度组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1.0有30例,占比66.7%,低屈光度组与中屈光度组则分别为45例(100.0%)、48例(96.0%),可见该术式可有效提升患者裸眼视力。低屈光度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的屈光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余下两组,中屈光度组显著亦优于高屈光度组;并且术后出现少数轻微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获得良好预后。分析原因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所制作的角膜瓣厚度小,降低患者术后眼波前像差[4];因飞秒激光制作的嵌入式角膜瓣,全电脑控制参数,其厚度具有很高的均一性、精确性和重复性,且更少发生角膜上皮的损伤,安全性更高,手术全程无刀,大大减少了感染的可能性;飞秒激光制瓣时具有切削瓣厚度均匀的特点,术后角膜生物力学较为稳定;飞秒激光光斑较小,能量偏低,在手术操作时对四周组织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进行切削时其所产生的气泡较小,提高了制瓣精准度,在掀瓣之后所产生的气泡可及时消失,手术操作时无需等待时间,可立即开展准分子手术[5]

综上所述,采用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对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水平,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姝燕,张敏,杜驰,等.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对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调节功能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02):332-334.

[2]刘延东,张印博,康焕君,等.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8,38(04):382-385.

[3]戴国林,梁小庆,蒋伟.飞秒激光制瓣下的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3):8-10.

[4]郝维婷. 近视眼及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前后高阶像差补偿变化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

[5]黎嘉丽,李姝燕,刘清洋.比较飞秒激光制瓣与机械板层刀制瓣的LASIK手术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08):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