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寰枢关节失稳的影像学诊断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1

颈椎寰枢关节失稳的影像学诊断探讨

曾先德

(四川奥斯迪康骨医院放射科 610041 )  

颈椎寰枢关节失稳是寰枢关节正常解剖关系对合不良,出现头颈部旋转不灵,出现一系列症状的主要原因,此类报道较少,作者收集本院近年来56例病例,总结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中男性31例(55.36%),女性25例(44.64%),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2.2岁;病程1周至2年不等。其中11例有轻微外伤史。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颈部疼痛或不适,恶心,颈部旋转不良,少数患者有手臂麻木;经过物理康复治疗或脊柱正脊疗法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缓减或消失。

1.2影像学检查方法:全部患者摄寰枢关节开口正位片,颈椎标准侧位片,41例行CT横断扫描。

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枢椎齿状突偏移,左偏30例(53.57%),右偏26例(46.43%),齿状突与寰椎两侧侧块间距差1至3mm;枢椎与侧块间隙两侧不对称39例,其中该间隙狭窄26例。侧位片未见寰枢关节间隙异常及脱位。枢椎上关节面斜度不对称26例(46.43%);C2椎体棘突偏转:CT15例,X线38例。开口位寰枢关节两侧序列线错位19例。

讨论

3.1寰枢关节的解剖生理:颈椎是人体活动枢纽,寰枢关节连接头颅与颈椎,为颈部活动的枢纽,颈椎50%的旋转活动由寰枢完成,一半的屈伸运动与寰椎有关。寰枢关节周围有脊髓、颈上交感神经节、椎动脉等重要神经、血管通过。寰枢椎之间的旋转错缝可对该段椎动脉造成持续外力,并在转头时牵拉、扭曲,尤其在该段椎动脉呈直柱状时管径变窄,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眩晕、恶心等症状。

3.2寰枢关节失稳症的发病模式为劳损性或落枕肌肉关节囊损伤、或小关节紊乱一直接或通过神经支激惹一头下斜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等痉挛使肌肉平衡失调一头颈侧屈旋转致寰枢失稳。本病的发生与先天性枢椎上关节面斜度变异有密切联系。从生物力学观点分析,大斜度不对称势必受力不均,使本来结构较松弛的寰枢关节囊易受到损伤,进而失稳。寰枢的稳定性靠齿突后面的寰椎横韧带和两侧翼状韧带、齿突尖韧带加强。头部过度屈伸时,头部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横韧带上,齿突恰在其中央部形成一种“切割”外力,造成韧带损伤。

3.3影像学表现:①开口位齿状突侧块间距不等宽,差值1~3 mm以内,齿突轴线与寰枢中轴线偏移l mm以上,4mm以内:②旋转10'~15。开口位示寰枢椎异常;③枢椎上关节间隙不对称,枢椎上关节面斜度不对称;④开口位寰枢关节两侧序列线错位。 除外寰枢关节脱位、半脱位。在放射科临床工作中,应该重视对本病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并不断总结该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以不断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实用针刀术》 陈关富 赖志刚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01日 ISBN:753645637

2、《实用放射学》 第三版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