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王宁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P<0.05),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0%。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6±0.8)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9.6±1.2)天(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关键词】脊柱骨折;循证护理;效果;观察

脊柱骨折患者由于病程较长,临床护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1]。我院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并取得了显著护理效果,现做出如下报道。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脊柱骨折患者参与本次研究,100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脊柱骨折。采用奇偶数字法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19~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1.5),其中包括脊椎骨折15例,胸椎骨折16例,腰椎骨折19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18~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2±1.4)岁,其中脊椎骨折18例,胸椎骨折14例,腰椎骨折18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视和康复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明确问题

结合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临床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问题,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骨髓损伤、泌尿道感染等。

1.2.2探索循证支持

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查询相关的护理文献和护理资料,寻找证据对所掌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辩证分析,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资料,制定据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1.2.3实施临床护理

实际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泌尿道感染:脊柱骨折患者术后需要留置导尿管,容易并发泌尿道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术后多饮水,经常观察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引流袋位置,确保其低于患者的下腹部,防治尿液反流,定期更换导尿管[2]。②脊髓损伤:高能量损伤造成的骨折很容易引发脊髓损伤,因此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周围运动和神经恢复情况,给予患者注射甲基泼尼松龙3mg。③深静脉血栓:脊柱骨折患者由于需要长期卧床治疗,很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嘱咐多食用纤维素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根据患者情况可给予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对于有高血脂和高血压的患者应谨慎使用[3]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通过发放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得,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共包括4向内容,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百分(%)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5dd2652956c62_html_7a9faeb265ffbae4.gif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脊髓损伤

泌尿道感染

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

观察组

50

2(4.0)

1(2.0)

0(0)

6.0

对照组

50

3(6.0)

4(8.0)

3(6.0)

20.0

注:与对照组比较x2=6.642,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共发放100分调查问卷,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经计算得出观察组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0%,对照组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8.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地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50

32(64.0)

10(20.0)

4(8.0)

4(8.0)

84.0

对照组

50

24(48.0)

12(24.0)

10(20.0)

6(12.0)

68.0

注:与对照组比较x2=7.592,P<0.05

2.3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6±0.8)天,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9.6±1.2)天,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27.908,P<0.05)。

讨论

循证护理最早被应用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一种有机结合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的护理模式,其实施方法是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然后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寻找相应的护理理论内容和护理措施,开展护理工作[4]

对于患者来说这种护理模式满足了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要求,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于医院来说是医院工作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医院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5]

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临床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患者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对于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患者来说意义更为重大。我院本次针对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该研究结果表明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刘荣静. 循证护理用于脊柱骨折的效果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09(12):998-1000.

[2]刘勤荣,王翠兰. 循证护理在预防脊柱骨折并发压疮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21(3):21-22.

[3]李艳,刘艳. 循证护理用于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4,06(7):128+130.

[4]李晓春,杨雅萍. 循证护理模式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01(8):141-142.

[5]王雪莲. 在脊柱骨折康复期中循证护理的应用[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5(15):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