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重度颅脑外伤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重度颅脑外伤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价值

张倩

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重度颅脑外伤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行急救护理救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94例,根据急救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其中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患者51例设为研究组,将直接送入院内急救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急救时间、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急救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存活率更高(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存活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度颅脑外伤;院前急救护理;急救护理

颅脑外伤指患者颅脑受外界暴力作用,对其颅脑组织造成的外部创伤,多以撞伤、跌坠伤、击打伤较为常见[1]。颅脑组织严重受损,伤后昏迷持续6h以上或出现二次昏迷者即重度颅脑外伤,该病症病情危急,变化迅速[2],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交通事故、高空跌坠等意外事件频发,重度颅脑外伤发生率也将大大提升,为保证急救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我院特将院前急救护理用于急救护理工作中,报告如下。

1资料预防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接收的94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急救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19.3~61.1岁,平均(42.69±12.45)岁,损伤类型:交通事故18例,高处坠落16例,外物打击伤9例;研究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19.7~62.5岁,平均(43.11±12.34)岁,损伤类型:交通事故22例,高处坠落19例,外物打击伤10例,所有患者均为意外造成颅脑外伤,且患者均≥18周岁,对比两组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收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出诊,抵达急救现场,将患者带入医院抢救;研究组应用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干预,医护人员抵达急救现场后,即开展院前急救工作;a.呼吸道疏通: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其反射能力将严重受限,难以自主排除分泌物、呕吐物等,易因呼吸道阻塞导致窒息死亡[3],因此,医护人员在院前急救中,需帮助患者将其头部偏于一侧,清除口腔、呼吸道异物,及时予以吸氧干预,保持呼吸道通畅;b.搭建静脉通道:严密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建立俩条静脉通道,收缩压<80mmHg患者,需及时通过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4];对于颅内压较高患者,可取20%甘露醇200ml静脉滴注干预,控制颅内压升高[5];c.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初步病情评估,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严重内脏破裂、骨折情况;可使用无菌敷料对开放性外伤患者进行局部消毒、包扎处理;对于出现脑组织渗出患者,可使用无菌绷带覆盖,降低脑组织压迫;对于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需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干预,并注入适量呼吸兴奋剂协助患者自主呼吸[6];d.转运:在转运归返医院途中,需加强生命体征检测,并根据患者病症特点,积极与院内科室沟通,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准备相关检测仪器及手术设备,保证患者入院后可第一时间接受急救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院前、院内死亡率及存活率;观察两组院内反应时间(患者入院至实施急救所使用时间)及首次救治时间;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电解质紊乱、中枢性高热、脑疝)。

1.4统计学

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院前、院内死亡率及存活率对比

研究组院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存活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1。

1比较两组院前、院内死亡率及存活率[n%]

组别

n

院前死亡

院内死亡

存活率

研究组

对照组

x2

P

51

43

-

-

2(3.92)

5(11.63)

2.010

0.156

1(1.96)

6(13.95)

4.868

0.027

48(94.12)

32(74.42)

7.142

0.008

2.2急救时间对比

研究组首次救治时间及院内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比较两组急救时间(`x±smin

组别

n

首次救治时间

院内反应时间

研究组

对照组

x2

P

51

43

-

-

9.56±1.62

15.49±2.35

14.416

0.000

2.36±1.57

7.95±2.86

11.987

0.000

2.3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比较两组并发症[n%]

组别

n

电解质紊乱

中枢性高热

脑疝

发生率

研究组

对照组

x2

P

51

43

-

-

1(1.96)

2(4.65)

0.547

0.460

0(0.00)

2(4.65)

2.424

0.120

1(1.96)

3(6.98)

1.441

0.230

2(3.92)

7(16.28)

4.115

0.043

3讨论

重度颅脑外伤病症危重,患者伤后60min为黄金救治时间,若不能及时予以急救干预,其病情发展迅速恶化,提升救治难度,且患者受颅脑组织损伤影响,极易发生电解质紊乱、脑疝等严重并发症[7],若不能及时予以急救治疗,将严重影响预后改善,并将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在重度颅脑外伤传统急救护理中,多为将患者迅速送至医院,再予以检测抢救,患者接受治疗时间较长,在转运过程中,其病症可能发生恶化,患者死亡率较高[8];本研究中,我院在急救护理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当医护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后即对患者病症进行准确评估,帮助患者疏通呼吸通道,建立静脉通路,并根据患者病症予以颅内降压、补充血容量等对症干预;在运转中加强体征监控,并与院内科室联系,提前备好相关检查仪器及手术设备,以便患者入院后,可第一时间予以急救干预,进而缩短患者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存活率(P<0.05)。

综上所述,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为患者及时提供对症急救干预,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可显著提高存活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余梅, 马蕾, 刘萍. 三维护理管理在危重症院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25):130-131.

[2]郭晶莹.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05):54-56.

[3]刘芬雪, 常巧云. 院前急救护理在改善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23):169-170.

[4]蔡国容. 急救护理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6):193-194.

[5]品管圈在颅脑外伤院前急救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19):2703-2706.

[6]张季. 院前急救护理在改善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9):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