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

唐欣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中医医院 423300

摘要:目的:通过对复发性脑梗死与初发性脑梗死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确定其危险因素,与TOAST分型情况,分析其病变的血管特征,最终确定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选择我院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共计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共计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TOAST分型原理进行分类处理,并通过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高血压患者最为常见,其中在复发性脑梗死中的高脂血症,短暂脑缺血发作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病变情况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一步进行两两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无病变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狭窄比例的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脑梗死和初发性脑梗死在疾病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血管影响检查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在血管病变率方面更高。

关键词:复发;危险因素;脑血管造影术

近年来,脑梗死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国内死亡原因,脑梗死的复发率同样较高,另外,复发性脑梗死的病死率显著高于初发性脑梗死的病死率,有关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报道较多,但是很少对其病因学进行探索[1],本次研究即对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并使用TOAST分型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脑血管影像学评估,分析初发性脑梗死和复发性脑梗死的病因学差异,现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018年度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共计100例,另外选择同期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共计10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共计59例,女性共计41例,其中年龄为34-83岁,平均年龄59.85±5.98岁,另外,选择同期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分为对照组,男性共计58例,女性共计42例,其中年龄为34-83岁,平均年龄61.58±6.32岁。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或者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肿瘤,外伤等其他疾病患者。(3)病历资料不够完善的患者。无法进行危险因素和病因学的分析患者。

1.2观察指标分析

首先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具体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另外对患者进行血脂,血糖,心电图,肝肾功能等的检查,其中,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入院后空腹血糖为7mmol/L以上的,或者餐后2h之后的血糖数值达到11.2mmol/L的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

1.3方法:

1.3.1TOAST分型

该种分型的方式包含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梗塞和其他类型导致的脑梗死,不明原因的脑梗死等,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经过血管检查研究显示,其中颈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的狭窄达到血管横截面积的一般表明患者的为腔隙性脑梗死[2]

1.3.2脑血管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通过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其中所有影像学资料均有相关医师进行综合评价,测量的结果有阴性结果,血管狭窄结果,闭塞性结果,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应用IBM 公司 SPSS19.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2组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之间单因素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高血压疾病较为常见,其次是饮酒史和吸烟史,另外,复发性脑梗死组的高脂血症和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发作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如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之间单因素比较分析

组别

复发性脑梗死

初发性脑梗死

t

p

高血压

77(77.00)

60(60.00)

2.455

0.021

糖尿病

24(24.00)

23(23.00)

0.524

1.524

吸烟史

45(45.00)

44(44.00)

0.355

1.635

饮酒史

32(32.00)

35(35.00)

0.547

2.685

高脂血症

38(38.00)

15(15.00)

3.657

0.000

TIA史

22(22.00)

8(8.00)

5.658

0.000

2.2两组患者的TOAST分型比较

两组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LVD),其次为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VD),心源性脑梗死(CE)等,进一步进行分析,其他原因导致脑梗死(SUE)和不明原因导致脑梗死(SOE)的比例中,复发性脑梗死患者显著高于原发性脑梗死患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二)

表一: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之间单因素比较分析

组别

复发性脑梗死

初发性脑梗死

t

p

LVD

42(42.00)

53(53.00)

3.652

0.035

SVD

11(11.00)

12(12.00)

0.635

2.524

CE

11(45.00)

13(44.00)

0.652

2.252

SUE

26(26.00)

15(15.00)

2.635

0.000

SOE

12(12.00)

7(7.00)

3.052

0.000

讨论:

脑梗死属于临床复发率相对较高的疾病之一,通常各类降压药物,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等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血管疾病的复发,但是临床中仍然有很多患者因为血管事件而濒临死亡。经过国外的权威数据分析,脑梗死疾病的的十年之内复发率将近50%[3]

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性别已经逐渐成为不能改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次研究中也发现,复发性脑梗死组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原发性脑梗死组,随着年龄额增长,,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逐年升高,在本次研究中,无论是复发性脑梗死还是原发性脑梗死,男性比例通常级较高,男性患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相较女性大,与男性的吸烟率高密切相关,本次研究中即发现,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烟会逐渐改变患者的血栓构型,使血管逐渐变狭窄,从而提高脑卒中的发生率,本次研究中发现,复发性脑卒中和初发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患者比率都较高,因为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也是导致复发性脑梗死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相比较于初发性脑梗死,其发生率更高。TOAST分型主要是病因学分型,本次研究之中共纳入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和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共计200例,其调查结果与南京脑梗死注册系统关于TOAST分型的结果相似[4]

过往的研究中发现,人群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部位存在着种族的差异,其中亚洲人多发生于颅内的动脉,欧美人多发生于颅外动脉中,本次研究中对复发性脑梗死和初发性脑梗死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发现复发性脑梗死没有血管病变的比例下降,且其狭窄和闭塞的比率相比较原发性脑梗死组上升,随着患者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变发生比率逐渐上升,另外本次研究中,患者病变的血管颅内外分布情况与以往的研究并不相同,国内的生活方式和血管危险因素的原因,中国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中颅内动脉高于颅外动脉。不过仍需要大数据的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克伟,黎红华.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与动脉狭窄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01):23-27.

[2]汪蒙.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08):28-30.

[3]孙慧杰. 脑梗死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急性期复发危险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18.

[4]赵红梅,刘文华,王筱萌,樊新颖,朱武生,刘新峰,徐格林.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0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