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性临床护理对宫颈癌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积极性临床护理对宫颈癌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肖河蓉

城步县中医医院,湖南 邵阳 422500

摘要 目的 针对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 从我院2018.03-2019.03期间入住的宫颈癌患者中筛选出100例进行试验,按照挂号流水号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积极性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DVT临床症状变化、不良情绪的得分情况以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实施护理后,试验组的患者双下肢腿围变化、下肢肿胀、麻木、疼痛、不良情绪得分以及凝血指标(FIB、D-D)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 积极性临床护理对宫颈癌术后下肢DVT症状的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 积极性临床护理;宫颈癌;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发病高峰期呈双峰状,常见于40-50岁和60-70岁,近年来已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了女性健康。研究表明宫颈癌属于妇产科领域研究进展最快的疾病之一,为了避免有生命安全,宫颈癌患者应尽早治疗,早期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放疗、化疗[1],治愈率能够达到90%,然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是不可避免的,DVT就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为了提高术后患者的恢复率和生活质量,积极性的临床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我院对宫颈癌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具体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8.03-2019.03期间入住的宫颈癌患者中筛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配合研究。纳入标准:经诊断均确诊为宫颈癌患者,且术后有DVT的发生。排除标准:有血栓、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按照挂号流水号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4.3±8.7)岁,平均体重(61.9±9.7)年,平均病程(4.6±1.5)年;试验组:平均年龄(55.2±8.5)岁,平均体重(61.3±9.6)年,平均病程(4.7±1.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病程等信息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与患者积极交流沟通、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以及健康教育。

1.2.2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积极性临床护理。

(1)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保持呼吸畅通、尿道通畅,并密切注意尿色和尿量,做准确详细的记录,防止膀胱充盈,影响伤口愈合。(2)术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多做肢体主动或被动活动,嘱咐家属多按摩下肢(自下而上),动作尽量轻柔,尽早下床活动,尽量避免下肢输液。(3)术后患者机体受到很大的损害,自身免疫力下降,临床可以用中医中药进行调理,提高患者的抵抗力。(4)术后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叮嘱患者多喝水,保证足够的水分,少吃腌制油炸烧烤类食品,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使患者血液粘稠度降低,尽量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5)术后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尽力为患者营造温馨、整洁的居住环境,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督促患者适当的进行户外锻炼,使患者有勇气和信心与疾病作斗争,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促进机体快速恢复。(6)督促患者定期复查,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避免患者病情恶化。(7)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教育。

1.3评价指标

(1)观察患者DVT临床症状变化,包括双下肢腿围变化、下肢肿胀得分(5分)、麻木得分(5分)、疼痛得分(5分),得分越高越严重。(2)患者不良情绪的得分比较,十分为满分,分值越大情绪越不稳定。(3)实施护理一周后,观察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包括FIB(纤维蛋白原)、D-D(D-二聚体)。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5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数据(t检验,`x±s),P<0.05说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DVT临床症状比较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双下肢腿围变化、下肢肿胀得分、麻木得分、疼痛得分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DVT临床症状比较(`x±s)

组别

双下肢腿围变化/cm

下肢肿胀得分/分

麻木得分/分

疼痛得分/分

对照组

-0.45±0.26

3.80±0.62

3.90±0.17

3.90±0.25

试验组

-1.06±0.18a

2.10±0.35b

2.80±0.10c

2.50±0.14d

t值

13.646

16.885

39.444

34.556

P值

0.031

0.025

0.000

0.028

注:与对照组比,aP<0.05,bP<0.05,cP<0.05,d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得分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得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不良情绪得分

对照组

50

6.3±1.2

试验组

50

3.5±1.1a

t值

12.165

P值

0.032

注:与对照组比,aP<0.05。

2.3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FIB、D-D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x±s)

组别

FIB(g/L)

D-D(mg/L)

对照组

5.52±1.59

2.37±0.18

试验组

3.29±0.52a

0.11±0.02b

t值

9.434

88.243

P值

0.019

0.000

注:与对照组比,aP<0.05,bP<0.05。

3.讨论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DVT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下肢DVT发生的主要原因[3],单一因素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几个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下肢肿胀、麻木、疼痛等[4],对患者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就预防宫颈癌术后DVT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对患者实施护理后,试验组的患者双下肢腿围变化、下肢肿胀得分、麻木得分、疼痛得分,不良情绪得分以及凝血指标(FIB、D-D)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表明数据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证明积极性临床护理对患者下肢的肿胀麻木等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凝血指标水平明显降低,促进了DVT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显然提高,为大多女性患者减轻痛苦,重建自信。

综上所述,积极性的临床护理在改善宫颈癌患者术后DVT的临床症状上有很大的效果,挽救了患者的性命,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5],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为女性患者排忧解难。

参考文献

刘婉婉.行为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85-87

姜海艳.护理干预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2017,23(5):875-876.

许颖.综合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512-513.

高平.优质护理用于预防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1):119-121.

曹琳.预见性治疗护理方法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3):1605-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