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 10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 100例

文晓刚

湖南宁乡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410600

【摘要】目的:探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100例的效果,,为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所选病例实施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分析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在治疗后无死亡病例,且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30.37±3.68)min,术中出血量为(18.56±2.48)ml,术后拔管时间为(3.43±1.23)d,术后住院时间为(6.92±1.86)d;治疗前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分别为(23.43±8.40)mm、(7.55±2.09)mm,治疗后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分别为(12.73±6.53)mm、(6.05±1.26)mm,治疗后患者的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中有54例痊愈、45例好转、1例失败,痊愈率为54.00%、好转率为45.00%、失败率为1.00%。结论: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输尿管狭窄;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术中出血量;效果

输尿管狭窄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导致患者的肾功能丧失,主要的症状有腰部疼痛、发热和虚寒。以往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方法为实施开放性手术治疗,但是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弊端,且开放性手术的难度也较大[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腔内技术日益完善,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效果良好。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实施了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选研究对象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予以支持的态度。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在22-61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4.6±5.5)岁,病程在1个月-5年之间,病程均值为(2.35±0.91)年。其中有48例右侧输尿管狭窄、52例左侧输尿管狭窄;45例输尿管下段狭窄、25例输尿管中段狭窄、30例输尿管上段狭窄。

1.2方法

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均接受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术前进行B超检查、尿路显像、肾脏动态造影等全面的检查,做好肾盂尿培养。手术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使用输尿管镜进行探查,确定患者的致病原因以及病情程度,在狭窄段位中导入金属导丝,将导丝留置下来,然后将其作为导向进行扩张,然后在分离口部位进行扩张,此时要确保狭窄环已经分离后方可执行操作,然后向内推进输尿管镜,狭窄部位得到了扩张后,将双J导管放在这里[2]。对于男性患者来说,在输尿管镜能够直接开展手术;对于病情严重的女性患者来说,则需要置入输尿管扩张性导管,将双J导管合理的置入好;对于病情严重的男性患者来说,主要安置5F气囊,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在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导管;对于因炎症诱发疾病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要先进行激光联合取石钳处理,确保炎症的基本清楚后,将输尿管的狭窄部位进行激光切开处理,然后在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导管[3]

1.3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分为三个等级[4]。痊愈:患者的输尿管和肾积水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狭窄度明显扩张;好转:患者的输尿管和肾积水症状有了一定的改善,狭窄度有了一定的扩张;失败:狭窄度、输尿管和肾积水没有任何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应用IBM 公司 SPSS19.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分析

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在治疗后无死亡病例,且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在20-44min之间,术中出血量在10-36ml之间,术后拔管时间在1-6天范围内,术后住院时间在5-8天范围内,如表一。

表一 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分析

临床指标

手术时间(min)

30.37±3.68

术中出血量(ml)

18.56±2.48

术后拔管时间(d)

3.43±1.23

术后住院时间(d)

6.92±1.86

2.2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情况分析

治疗前患者的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相对较大,治疗后相对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二。

表二 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的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情况分析(mm)

时间

集合系统分离

输尿管直径

治疗前

23.43±8.40

7.55±2.09

治疗后

12.73±6.53

6.05±1.26

t值

8.877

8.148

P 值

<0.05

<0.05

2.3临床总有效率分析

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中,有54例痊愈,痊愈率为54.00%,有45例好转,好转率为45.00%,有1例失败,失败率为1.00%。

3讨论

输尿管狭窄有很多种类型,病情复杂,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疾病类型后实施对症治疗。如果输尿管狭窄患者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尿路扩张积水症状,导致患者的肾功能严重下降,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常规的治疗方式为开放性手术治疗,手术难度大,伴随着许多严重并发症,同时会加大患者的创伤度,患者的预后情况往往较差。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在临床中逐渐得到了应用与推广,具有可操作性强、安全性好、创伤度低,能够更好的实现输尿管扩张[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后集合系统分离直径分别为(23.43±8.40)mm、(12.73±6.53)mm,治疗前后输尿管直径分别为(7.55±2.09)mm、(6.05±1.26)mm,治疗后集合系统分离直径与输尿管直径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中痊愈、好转、失败分别有54例、45例、1例,痊愈率、好转率、失败率分别为54.00%、45.00%、1.00%。说明输尿管狭窄的病情复杂,应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着较高的安全性,术后恢复快,能够降低尿外渗、出血过多等不良情况,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6]

综上所述,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亚伟. 球囊扩张术在良性输尿管狭窄中应用价值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高金鼎.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78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160.

[3]蒋少华,余良,孙航,周春辉,孙文,吕晓辉.输尿管镜扩张法和钬激光内切开法治疗输尿管狭窄[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05):428-430.

[4]邓子良,吴凡宇,成亚,等.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闭锁443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4,14(09):41-42.

[5]梁建奇,林灼怡.输尿管镜下电切加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3,19(17):23-24.

[6]张正龙,张继来,陈明,等.球囊扩张与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比较[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2,31(04):330-332.